圖/123RF
文/長春藤生物科技
當現代的疾病愈來愈多元化,傳統以破壞、切除為主的療法已經難以應對,即使患者脫離疾病的控制,但後遺症或併發症也將使患者難以回覆健康狀態。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因此醫學界持續研究以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為主的療法,試圖強化人類天生即具有的抵抗疾病,與剿滅病原體的功能,藉由免疫療法使疾病治療的副作用能夠降低,在療程結束後,患者的健康較不會受到藥物或手術的過度破壞,能夠保有健康狀況。
然而能夠為許多慢性病患者帶來一線生機的免疫治療是什麼?所謂免疫治療,又稱為免疫療法或免疫細胞治療,屬於細胞治療的一種,也是再生醫學的一環,免疫治療原理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取出,透過細胞培養與增殖,將免疫細胞數量及活性提升,強化對抗疾病的能力並調整人體免疫系統功能,藉此提高免疫細胞對病原體的對抗及作戰能力。
目前臨床上自體免疫療法,時常用於治療癌症等棘手疾病,如頭頸癌、肺癌、乳癌、胰臟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等症狀都有望被治癒。
治療方向 3種特色
有別於其他癌症治療,免疫治療擁有以下3項特色:
由於免疫系統能精準剿滅癌細胞,因此施行免疫療法後,並不會影響其他正常細胞,能安全消滅病原體。
強化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當同種類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能促進反應與消滅速率,增強治療功效。
使免疫系統能夠持續作用,不受癌細胞的抑制,即使有腫瘤初期未被免疫系統成功偵測,免疫細胞仍能正常運作,直到異變細胞被消滅。
基於以上這些優點,免疫療法常用於治療特定種類的癌症,如肺癌免疫治療、肝癌免疫治療或乳癌免疫治療、黑色素瘤等。其中黑色素瘤更是最開始研究免疫療法的契機,免疫檢查點抑制對於轉移性黑色素瘤有約20%~40%的控制率,在各種醫療手段中屬於成功率極高的療法。
一般而言,會使用免疫治療來進行癌症醫療的患者,多是癌症已達第3期後且傳統治療如手術、化療與放療等皆難以處理或無效果者,不過也並非所有的癌症種類都能適用免疫治療。
而若是要衡量癌症免疫治療的頻率和時間長度,通常會考慮下列3個因素:
癌症種類與分期。 接受的免疫治療種類。 患者身體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目前臨床上較常見的狀況,免疫療法的施行會以3周間隔1次療程,且約每2個月左右便會進行電腦斷層追蹤療效,通常是病患至少施打4次免疫治療藥物後,才會進行1次影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