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蔭道」
霍貝瑪於一六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七○九年逝世。他被譽為荷蘭第二傑出風景畫家,排在首名的是他的老師雷斯達爾。
霍貝瑪的作品受到老師深刻的影響,但他大多描繪鄉村道路、農舍、池畔等風景,畫面比較鮮艷明亮,帶有歡快開朗的氣氛。師生之間的不同點是,雷斯達爾的畫作充滿憂傷陰鬱,喜愛以荒丘、沼澤、蒼茫的平原為題材,常見沈重的悲涼意味。
藝術評論家在讚賞霍貝瑪的藝術作品時說:「表現自然界多變的景象,精確的透視為人稱道。」然而,擅長以畫筆描出抒情的田園詩,大自然風光的謳歌者霍貝瑪卻和他的荷蘭同鄉梵谷一樣,死後才被畫壇接受。
十八世紀梵谷出世以後,長期在藝術界受到冷落的霍貝瑪才被荷蘭畫派承認,但那個時候他已經死了將近一百年。由於在生時無人欣賞,他無法以藝術創作換取日常生活的用費,窮困潦倒的霍貝瑪生前的日子並不如他留下來的古典風景如此多姿多采。
對原野、樹林、田園別有感情的霍貝瑪,一生只畫自己喜愛的題材,不斷重複而從不厭倦,結果一條平凡的鄉村泥濘小路,在他細緻精心的畫筆下成為世界著名的「林蔭道」,又名為「米德爾哈尼斯的道路」,有人稱它「這是一條過目不忘的村路」。
普通的村路,路上印著深淺不同、斑駁變化的車轍,兩旁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姿態各異的細瘦樹木,高高的枝幹上,樹葉在空中伸展。蔚藍的天空中,朵朵變化無窮的白雲隨意飄動。路中間有個農人牽著一頭牲口緩緩朝向觀者走來,他以出色的透視法,將農人背後的路處理得無限深遠,走到路的盡頭再踅個彎,矗立一座尖頂的教堂。仔細再瞧,近處幾間農舍外邊,兩個農婦在聊天。
認真說來,這不過是歐洲小鎮一幅日常隨處可見的農村風景,由於霍貝瑪將圖畫中的地平線拉得很低,襯得天空益發遼闊無邊,此時寬廣無際的空中那朵朵形狀各異的白雲使人留下心曠神怡的美好感覺。
原本平淡無奇的風景畫,因為畫家對原鄉的濃厚深刻感情,在畫中下意識表現出令人陶醉的寧靜和諧氛圍,面對「林蔭道」,讓觀賞者情不自禁嚮往自然鄉野別有情趣的質樸風貌。
由於這幅畫成功地表現了焦點透視的技法,所以在美術技法教學上一直被用來作為古典的示範作品。一六八九年的「林蔭道」因此成為所有畫家成名前都要走過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