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學子,都希望找到好方法進入新的學習領域,書法亦然。待
技法熟稔後,有為者又得盡棄所學之法,才能自成一格;這般困惑,凡是親臨者皆歷然。而過人者,自然會平視各法且能兩相忘,優游其間能出能入,不被法所縛,享箇中樂趣。
《青原惟信禪師語錄》中有一公案,不斷地為美學家所引用: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禪宗本無特意建立美學,但在修行的過程中,與美學家觀點契合,學書過程亦如是。重點在徹悟不在法。先要探索入處,親見知識才能更上層樓,即東坡先生所言:「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所以要盡妙,三者俱反之,原因無它,總要有個座標才能辨識出位階。領略後,自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因此,非徹悟者不能言傳。
篆刻是書法的延伸,學習過程亦若是,不論有法無法,了然於心後,則可優游其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