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國道客運業者宣布停業一年,探究原因,仍不脫高油價與高鐵衝擊。
在高鐵營運後,改變了交通產業的生態,不僅航空業禁不起高鐵搶客,不是停飛就是減班,台鐵也改以區間型態經營,而國道客運業者除了不敢漲價,還競相削價,體質較差或經營不善的業者退出市場,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目前還有某國道業者以「北高免費」招攬生意,其所牽涉的行車安全問題,及熱、冷門路線的價格差異問題,值得主管單位重視。
在油價高漲下,業者削價競爭搶市場以逼退對手,但不能不顧及成本,因此就有是否採用次級零件,或減低保養維修頻率,以壓低成本的疑慮,監理單位必須定期檢查。
其次,目前業者為了搶奪高鐵及台鐵市場,台北、台中、高雄三路線的票價,比高鐵營運及油價大漲前為低,卻調漲其他縣市的路線票價,以「截長補短」,這對北中高三地外的民眾來說,相當不公平,公平會及交通部必須查察。
筆者認為,不論基於行車安全及交通疏運的平衡,政府主管單位必須加強監督,避免行車安全的疑慮,及造成不公平現象。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