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民困不能慢燉 學香港快炒全餐

煮夫(高雄市/貿易業) |2008.07.18
562觀看次
字級

報載香港特首曾蔭權宣布,全球油價及糧價急升,通貨膨脹惡化,基層民眾生活受重大影響,將動用港幣一百一十億元(約新台幣四百七十三億元)補貼市民,推出十項利民紓困措施,減輕民眾面對通膨的壓力。

稍早之前,台灣政府財政不僅拮据,而且負債,無法像部分亞洲國家以自主權基金與政府盈餘,對中下階層退稅或補助公務員津貼,不過,研究港府「十大紓民困措施」內容,雖然經費是來自政府盈餘,但最重要的是,凍結日常生活有關的政府收費,並給予電價補貼,增加超市等物品價格的透明度,及政府免收外傭徵稅。

馬政府為了使用者付費及避免國庫虧損,油電以「尊重市場機制」雙漲,政策雖無不當,但沒有規畫短中長期紓民困措施,及前瞻的替代能源方案,「尊重」卻缺乏「計畫」的政策,只苦了百姓。

其次,政府在民生物價透明度方面,只有副閣揆巡視大賣場的象徵意義,而在平抑農糧價格上,只有調降大宗物資關稅的被動作法,不但缺乏長期的政策,更看不到公平會主動查價、打擊囤積等強勢作為,甚至連公布物價透明度,也只以小廣告告訴民眾「台灣汽油比外國便宜」。

此外,由於物價高薪水卻不漲,中產階級得當雙薪家庭,小孩無人照顧,因此,薪水中一定的比例要給保母或托兒所,而政府大力推動的育嬰假,對非公務員及國營事業員工來說,是看得到吃不到,這樣的育嬰假有何意義?

如今民怨更勝前朝,並非人民對馬政府過度期待,更非政府沒做事,問題在於推動的經濟政策與民生措施,如擴大內需、兩岸經貿大鬆綁等,都是長期才看得到效果的策略,沒有以照顧百姓生活為優先,百姓連目前生活都快過不下去了,怎會想到未來?可見政府並未「急民所需」。 

港府的紓民困措施,台灣雖也實施了部分,但馬政府仍招民怨,是因並未「急民所需」,而且只有「半套」、緩不濟急的慢燉作法,沒有「快炒全餐」的措施,馬政府學學香港吧。

煮夫(高雄市/貿易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