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然
假日的火車站月台,人潮眾多,上了火車,發現還有座位,於是毫不遲疑地坐下,看車廂內大家都有座位,沒有人站著,我心裡寬心許多。
到了下一站,是海線和山線的換線大站,大批人擁入,有對看起來像母女的乘客,一上車,我身邊一對穿情侶裝的年輕人迅速起身讓座。有人眼明手快,一上車就坐下,結果母親坐下了,女兒卻沒有座位,我趕緊起身請女士坐下,沒想到女士極力推辭不願坐下,我說:「您是陪同者,請陪她一起坐吧!」這時女士臉上露出笑容,終於接受我的好意,開心地向我表達感謝,我也因為讓坐而感到高興,並默默地向那對讓座的年輕人表示敬意。
現在很多搭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人,視線都專注在手機上,寧願當低頭族,也不願看看身邊是否有需要幫助的人。設身處地去想,當我們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時,誰願意遭受冷漠的對待或是無視呢?就算手機螢幕上的畫面很吸引人,還是要注意身旁的動靜,花幾秒時間看看周遭的變化,助人一臂之力,日行一善。
博愛座不應只限於紅色的座椅,也不僅僅是座位上面「博愛座」三個字。我們的心是紅色的,是熱血的,「博愛座」是廣義的,不單純是老弱婦孺才能坐的。打開我們的心,觀察到有人需要座位,發現有人需要你的幫忙,在能力範圍之內,何妨讓座,讓心裡的「博愛座」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我雖然因為讓座而站了半小時,腳並不覺得痠麻,隨著車身晃動,身體前後左右搖擺,發揮小小愛心之餘,剛好可以趁此機會讓身體活動,心情也因為讓座而特別愉快,真是一舉兩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