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西元二○二五年,農曆歲次乙巳,「乙」是天干的第二位,「巳」則是地支的第六位。
「巳」在生肖中屬蛇,靈長類動物的基因中對蛇都有些恐懼,所以蛇年到了,大部分的人多不喜蛇的屬性,稱它為「小龍」,或者用諧音來避開「蛇」字。
但愈想避開就愈躲不過,不如正視蛇的存在,然後就會發現,原來蛇就是「它」!
是的,沒有加上虫字邊的「它」,才是蛇的真實樣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它,虫也,從虫而長,象冤(彎)曲垂尾形。」這個「它」,就是蛇的初字。
上古時代,人們彼此問候時會說:「你還好吧,沒遇到它吧?」原來遠古時,人類剛在地上建屋,時常遇到蛇類,所以常以此互相問候(《說文解字》:「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後來,「它」變成了第三人稱代名詞,為了保有原來意思,就加上了「虫」字邊,成了「蛇」字;讀音也反切成為「食遮切」,讀成ㄕㄜˊ了。幾番折騰下來,蛇還是蛇,「它」卻已不是「它」了。
其實蛇不只讓靈長類動物憂心害怕,甚至《聖經》裡人類的初祖亞當與夏娃,還因為受到蛇的誘惑吃了智慧果,被迫離開伊甸園。
然而,也有人天生就是蛇的剋星。
希臘神話裡的大英雄海克拉斯(他是人與神明生下的孩子),才出生沒多久,天后希拉就指派兩條毒蛇去殺害他。
但海克拉斯不愧是天生的勇士,才不過是個嬰兒的他,竟像拉麵條似地將兩條蛇扯得稀爛。希拉萬萬沒想到,這項看來輕而易舉的刺殺任務,竟然會敗得這麼慘烈。
同樣是希臘神話裡的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乃太陽神阿波羅與凡人女子生下的小孩。
一次偶然的機會,阿斯克勒庇俄斯打死了一條蛇之後,卻發現另一條蛇竟帶著草藥回來救活了同伴,醫神由此領悟了蛇毒雖會可致人於死,但某些時候也有醫療的作用。而阿斯克勒庇俄斯纏繞著蛇的權杖,後來則發展成為醫學的標誌。
或許一般人都覺得蛇很可怕,但恐怕大多數的蛇類更怕人吧!天生萬物各有其天性,只有嘗試去了解與尊重彼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