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自從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庭抗禮之後,始終有第三勢力的政黨另立山頭,與兩大政黨互別苗頭。多數小黨不成氣候,只居陪襯地位,但也曾經舉足輕重過,成為關鍵少數。
第三勢力的民眾黨成立以來一直展現可觀實力。去年在總統大選中得票超過四分之一,不分區立委獲得八席。如今原黨主席涉貪瀆罪請辭,立委黃國昌日前高票當選新任主席,他領導下的民眾黨是否可成氣候?如何與兩大政黨周旋?將對台灣的政黨政治影響重大。
黃國昌聲量超高,戰力高強,所以在黨內眾望所歸,咸認可繼承柯文哲衣缽,在低迷氣氛中帶領民眾黨重振聲威。他的個人特質獲得肯定,咸認他是最好的接班人,足以站穩第三勢力的角色。
去年總統大選,柯文哲的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二十六點五,民眾黨政黨票得票率也有百分之二十二,幾乎收編了絕大多數「非藍非綠」選票。但自從柯文哲捲入官司,民眾黨支持度一路滑落,近期維持在百分之十三左右,實力仍不容小覷。
二○二四年總統大選結果,顯示柯文哲是「反藍又反綠」的共主,黃國昌一向反藍也反綠,應能帶領民眾黨在此基礎上繼續向前,並可號召更多中間選民支持民眾黨,成為第三勢力的領導品牌。
民眾黨是在野黨,表面不求分一杯執政的羹,目前在綠營執政之下,鑑於在野政黨唯有合作才能發揮制衡力,所以黃國昌掌握民眾黨的立院黨團後,一直在「強力監督執政黨」的前提下,與國民黨更密切合作,短期內沒有改變理由,將堅持在野立場。
民眾黨作為第三大黨,也是左右立法院表決通過與否的關鍵少數。
在立法院二○二四年兩個會期當中,民眾黨幾乎整年皆與國民黨站在同一陣線,在藍白合作下,通過包含國會改革、《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等民眾黨優先法案,兌現不少柯文哲的選前政見及承諾。 黃國昌應會持續壯大在野政黨的主導力,未來與國民黨仍將並肩作戰。
立法院過去兩個會期,民眾黨扮演理性中道的「定錨」角色,未來不應政治掛帥而輕忽民生法案,應以利民為最優先考量,致力於推動民生法案。 黃國昌的最大考驗是明年底的地方公職大選,上次民眾黨斬獲二席縣市長、十四席議員,未來在他帶領下,民眾黨的支持度若遲遲未見起色,他的聲望必將挫損。
藍白雖然在國會合作,但在地方選舉中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或許縣市議員有機會與藍營合作,但縣市長未必有籌碼獲得藍營禮讓,黃國昌如何處理好與國民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是他最嚴峻的考驗。
民眾黨作為台灣第三大黨,而且被認為是一人政黨,更換黨主席之後,如何穩住挺柯的鐵粉,再爭取更多支持者,可說是黃國昌的一大挑戰。如果克服不了這一關,民眾黨將與其他過去三十年來的新興政黨一樣,都難逃曇花一現,終於泡沫的命運。
明年的九合一基層選舉,就是他考驗第一關;再下來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又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既維持政黨主體性,又能拉下賴清德,並且在立委選舉中能攻城掠地,就看黃國昌如何帶領民眾黨又如何處理好與國民黨的微妙關係。
希望他能好自為之,既有戰鬥力又有建設力,既有合作力又有競爭力,既有主體力又有助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