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品榛
大家都說妹妹是被我「喊」出來的孩子。原因是我在媽媽臨盆前打電話至醫院,聽到媽媽說還沒生,而十分鐘後,爸爸就回電報喜。
聽起來我應該最期待她的到來,像溫馨感人的親情影片般手足情深。可我做不到,我從小就愛哭又彆扭,嘴巴不夠甜也不夠可愛。我並不清楚自己是否真如大人口中說的那樣不體貼,但我知道,小時候的我確實不喜歡妹妹──那個出生就搶走媽媽床的另一半,讓我無數次因為不想分享就被批評自私的妹妹。
很多人說,排行老大的總覺自己不平,排行老二的總覺自己委屈,這句話似乎所言不假,至少在我的求學階段中之於我的同儕們也適用。我曾經向上天許願:「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我不要是姐姐。」不想承擔姐姐的責任,不願意為後一個人開天闢地,踏破鐵鞋只為了讓她走一條更輕鬆的路,我有說要當姐姐嗎?當時的我每天問自己,卻怎麼都得不到回應。
直到年紀稍長,我開始發現自己的妹妹有點「可愛」,好似這份親情的連接就是注定要形成。開始打工後,我開始替妹妹買許多自己年幼時無法得到的東西,陪她追星,帶她去參加一場場活動,我慢慢發現,對妹妹好的過程,便是讓童年沒被滿足的自己重新活一遍。
那些受過的傷不願妹妹再受,於是轉為經驗分享,讓她可以趨吉避凶,這樣的過程其實挺好的,別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我卻可以開個副本,以前打錯的怪、扣過的血,都有機會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也真的多謝年紀漸長,我們的感情愈來愈好,她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我買了什麼給她,帶她去什麼地方玩,我們從偶像聊到生活,從小學時就很愛吃的蘿蔔糕聊到那間好吃的咖啡廳換人接手。總之,我們不再劍拔弩張,只剩下對彼此的愛和陪伴。所以有一次我替她生日祈福時,我和神明說:「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當姐姐吧。我很幸福,謝謝上天,給我世界上另外一個我。」
不知未來會如何,生活永遠有盼頭;人生破破爛爛,妹妹縫縫補補,讓我做大做小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