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藍芸
女兒讀國中時,老師曾經調查班上學生家裡訂閱報紙的情形,全班二十八位,唯有女兒表示有訂報,還訂了兩份報紙。報紙的內容多元豐富,每天都提供了新的資訊,它可是我們家的精神糧食,怎能不看呢?
天剛亮,我迫不及待從信箱裡取出兩份對折的報紙。第一件事,一定是看頭版的今日天氣,決定孩子當天的穿著,並且快速瀏覽報紙,掌握報導的重點。
兒子一起床,便興沖沖走向客廳,聚精會神地看報紙。相較於學校課本,報紙彷彿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他每天必須好好閱讀一番。兒子經常與我們分享報紙上的訊息,前陣子他讀到一篇「手機充電有學問」,就告訴我們手機充電的常識,我們也跟著長知識了。兒子話語間偶爾會流露出有學問的言辭,這都是平日一點一滴閱讀報紙的成效。雖然他成績平平,但是我很歡喜他尚有閱讀的熱忱。
女兒很喜歡親近小動物,她最常注意報紙上有關動物的文章。她就讀國小時,曾經為了解貓咪的生活習性及蒐集貓咪的圖片,將家裡收藏的報紙一份份逐一檢查,只要是關於貓咪的資料,都會剪下來,分門別類貼在筆記本上,還寫上標題,畫上插畫,儼然是一本專業的貓咪小書。從剪報的過程中,女兒學會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現在她讀高中了,有時還能看到自己的畫作被刊登在報紙上,心情有如中獎般愉快。
外子每天晚餐後,也會坐在客廳悠閒自在地看報紙,這段時光是他最放鬆的時候。他什麼都看,尤其是醫藥版。有次,他看到標題為「葡萄乾、巧克力吃優質零食補鐵」的報導,馬上去採買一些含鐵的食品給有缺鐵性貧血的女兒吃。
外子不僅看文章,還喜歡剪風景圖。假日他時常坐在客廳裡畫水彩,看著自己剪下的圖案,依樣畫葫蘆,全神貫注,一坐就是兩個小時。他曾得意洋洋說:「這樣很像在寫生!」外子從報紙中,獲得豐富的健康知識,也從中取得繪畫的題材。
平日,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吃午餐,我最愛一邊看報紙一邊享用餐點,慢慢吃,細讀文章所傳達的意境,多麼愜意呀!我也時常在報紙上尋找創作靈感。有次我和女兒決定攜手參加環境教育繪本的親子創作組,正煩惱沒有主題,翻閱報紙時,讀到寄居蟹一殼難求的新聞,女兒喜歡動物,就畫這個吧!我腦中靈光一閃,如獲至寶。於是我負責編故事,女兒負責畫圖,這本繪本竟然奪得冠軍,令我們欣喜若狂。
前陣子,女兒在畫平面設計類的作品,主題是關於復古文物,她苦惱背景的圖案,思考了好一段時間。某天早晨,我看到報紙上刊登的郵票背景襯以窗花,這給了女兒靈感,於是女兒蒐集了各式各樣的窗花,有簡單的幾何圖案和複雜的特殊造型,她一個一個畫在作品上,所謂數大便是美,這幅全開的作品在古早窗花的襯托下,更能表現作品的意境。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總之,報紙是我的「寶庫」。
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言語乏味。在我們家,報紙則是不可或缺的,不能一天不讀報。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圖文並茂,應有盡有,家人各取所需,各取所求,能充實內涵,心開意解。我們天天都期望翻閱它,它經常帶給我們意外的驚喜。怎能不看報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