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選區選出的立委上任六個月,不斷「圖利選民」,如貨運比照大眾運輸,免徵汽燃費與牌照稅,再往前一點,讓國營事業高階員工退休,可多領一些錢;更早則提案將村里長健康、保險及出國考察等經費納入預算。
「圖利選民」說起來合理,但圖利特定利益團體,過去提案的立委至少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現在卻肆無忌憚地加速「法案錢坑化」,而且因立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新制產生的立委只要三、四人說好,錢坑法案就初審通過了。
在單一選區實施前,就有人擔心,選出來的立委會忙著服務選民,忽略國家預算和制度審查;贊成者則認為,問政本就應該反映基層民意,所以問政地方化不是問題。
另有人擔憂,因為席次減少,立委影響力大增,可能造成政商關係複雜;贊成者則認為,政商關係有存在必要,也不一定有負面影響,若有良好規範,就不會惡質化。
以德國及日本的經驗來看,推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區域立委候選人必須在選區贏得最高票,不容易靠偏激言論或炒作特定議題而當選,要採取中間路線;不過,容易產生政黨對決的情勢,更重要的是,選區畫分小,愈有地方勢力的候選人愈容易當選。
從本屆立委至今的作為看來,「憂心派」絕非杞人憂天,而「贊成派」若非過度樂觀,就是缺乏遠見。
因為席次減半,立委在選區中的政治地位提高,甚至有些立委的民意代表性,幾乎等同於縣市長,其「一言九鼎」的影響力可想而知,形成新的地方派系政治,立委為求連任必須加強選區經營,選舉「地盤固定化」是「法案錢坑化」的根源。
選前綠營人士擔心的「國會巨獸」果然出現了,但這隻巨獸不是藍色的,摻雜綠色,及隱性基因的黃色、橘色,甚至還有無色;不能、不應出現的「國會巨獸」已站出來了,就要看誰來「除害」了。
林勝金(台中市/社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