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邀集相關部會會商後達成共識,建議行政院包括「硬粒小麥」等五項大宗物資關稅繼續減半徵收,「玉米粉」等三項大宗物資關稅機動調降為免稅,為期半年。
財政部根據國際農糧價格漲跌調整關稅,雖然估計稅收短少約兩億元,但可避免食品業者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對目前的民生痛苦指數至少不會火上加油。
筆者質疑能否達到成效。因為儘管國際小麥價格回跌、關稅維持減半,但經濟學理有所謂的「價格僵固性」,食品業者不但未合理反映進口成本,反而以油電雙漲為由捍衛「價格」,若行政院不責成公平會等權責單位,了解業者經營成本與售價,查察有無哄抬壟斷,恐怕難以達到目標。
降低關稅只是權宜之計,更不能以稅收補貼業者,卻任由業者轉嫁成本給消費端,必須要以公權力查察,否則降低關稅的受益者還是業者。
仝擎(新竹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