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顯影】明星咖啡館的上海式俄國文化

文/尚智 |2025.02.07
472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位於台北市武昌街一段七號的「明星咖啡館」,早年文學氣息濃厚,黃春明、白先勇、林懷民等文人雅士,年輕時都會來此處寫作或與友人聚會,是老台北極具代表性的藝文空間。一九六○至七○年代,詩人周夢蝶也曾於明星騎樓擺攤賣書,被譽為「武昌街上的一道人文風景」。

明星咖啡館一樓是西點麵包店,樓上有咖啡餐飲雅座,號稱是全台灣第一間結合兩者的店家,尤其以沙皇羅宋湯、俄羅斯軟糖等俄式餐點聞名。

不過「明星咖啡館」這塊招牌,卻是誕生於一九二二年,當時地址在上海霞飛路七號,由「白俄」人所創辦。他們不是白俄羅斯人,而是一九一七年俄國大革命後爆發內戰,因擁護沙皇戰敗流亡至海外的白軍及其眷屬,多為貴族、官員、地主等上層精英。

當時,有一群白俄難民移居到上海租界,在一九三○年代,甚至多達兩萬人。一九四九年上海淪陷後,一群白俄人跟隨國府遷移至台北。有幾位白俄人,決定合資在台北重開明星咖啡館,以家鄉食物一解鄉愁。主要的原始股東是六位白俄人,布爾林是當年上海明星咖啡館的老闆之一,拉力果夫則以上海明星咖啡館運來的冰箱,代替現金入股。

明星咖啡館選在武昌街租屋,這個位置對台灣人而言風水不佳,因為位在台灣省城隍廟的對面,被視為「廟沖」。但是信仰東正教的白俄人沒有這個忌諱,反而覺得七號是個幸運數字,因此決定在此處開店。

一九四九年開業的明星咖啡館,最初也是台北俄國人的聚會場所。當時,明星咖啡館會舉辦新年派對,俄羅斯人穿著傳統服飾一起唱歌跳舞;包括留學俄國的蔣經國及俄籍妻子蔣方良也會前來同樂,他們在這裡被稱為「尼古拉」與「芬娜」。只是,隨著蔣經國的官職愈來愈高,蔣氏夫婦光臨的次數逐漸減少。蔣方良還特地寫了一封俄文信,解釋因為丈夫的關係,以後不方便再參加聚會。

除了蔣方良最愛的俄羅斯軟糖,明星咖啡館的經典料理──羅宋湯,尤其能反映出「上海式俄國文化」的特色。

羅宋湯之名,源自老上海的洋涇浜英語「Russian soup」,也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俄國料理。更精準地說,這其實是發源於東斯拉夫民族(包括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濃菜湯,烏克蘭人與俄國人都自認是羅宋湯的發明者,互爭正宗。

烏克蘭人的羅宋湯,傳統做法是以豬草熬煮,稱為「豬草湯」,是貧苦農家冬天暖胃的一道家常湯品,直到後來食材才逐漸變得豐富起來。至於俄國人的羅宋湯,則是以甜菜根為主要食材,並加入酸奶油,轉化成為上層貴族喜愛的美食。

到了二十世紀初,流亡的白俄人把羅宋湯傳到上海。因為上海的氣候與風土條件並不適合種植甜菜,且上海人不習慣羅宋湯的酸味,於是改用高麗菜,並以便宜的炒麵粉取代酸奶油,讓海派羅宋湯更為濃稠,還添加了白砂糖與番茄醬,成為酸中帶甜的滋味。

台灣人熟悉的羅宋湯,即是以上海的版本改良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