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金鳳
我們是一班近七十位,年逾五、六、七十的阿公阿媽合唱團。
去年底合唱團公演,離演出只剩四次上課時間時,指揮老師昭告各位:「英文歌Yellow Bird和日文歌Sohran Bushi要加動作,請副團長巫老師設計動作帶大家一起練習。」大家聽了既愛又害怕,因為這是成團二十六年來,首度要集體連唱帶動作表演。大家一方面想嘗試邊唱邊律動的新鮮感,又怕自己的反應跟不上節奏,可是不練怎麼知道自己的能耐呢!
僅剩的四堂課當然是練習再練習,過程的確有些壓力,因為從頭到尾都要動嘴動手又動腳,有些動作還男女不同哩!常常比了動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忘了動作,畢竟都是「老」字輩的年紀了,腦袋瓜早已不比年輕時靈活。
所謂勤能補拙,對於熟悉旋律、背歌詞、記動作、力道、姿勢,女士們的表現不錯,巫老師頻誇讚。男團員們許是練得不夠勤快,不是忘記就是做錯,巫老師心急但仍帶風趣的口吻,提高音量對他們的老婆喊話:「XX回去特訓、XX回去特訓。」引得大家笑聲連連。
短短四堂課集訓的成果會如何不得而知。
演出結束,聽到如雷的掌聲久久,知道我們「邊唱邊動」的表演大大成功,人人臉上掛著笑容。這笑容有兩個意涵:一是處女秀任務圓滿達成;二是我們證實了自己的老腦袋還是很管用的。
由此可印證,多動動腦和手腳,不但可以延緩老化,還能愈老愈有活力,生活愈來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