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薇
兒子講話用詞一向麻辣,不留餘地,但又不失真實。那天,當他知道弟弟自組的合唱團要公開演出,並依規定要售票時,因團員清一色是男生,唱的又是曲高和寡的小眾歌曲,馬上憂心的問:「有誰會去買票聽啊?」弟弟不假思索的說:「有啊,像媽媽這種人。」
對!我這個媽媽,一向是兄弟倆的忠實啦啦隊,套句現代用語,就是「熱情粉絲」。舉凡校外教學需要家長協助,我一定去。校際比賽,我請飲料,搖旗吶喊,提振士氣。兒子當兵,懇親會時,我半夜出發,務必在第一時間接出我兒,並到隔壁連隊,接出兒子的同學,因為他父母有事不能來。有次兒子在一個國際性的場合表演獲獎,我興奮地在台下驕傲地喊著:「MY SON!MY SON!」羨煞一堆人。
只是面對新婚的兒子,雖多次擺出「催生」啦啦隊的架勢,兒子仍是一副嘻皮笑臉,四兩撥千斤,並略帶懇求的說:「我的媽呀!別再啦了吧!」
這是我多年前的心情寫照。感謝老天,終究在搖旗吶喊聲中,還有我等著升格的期待與失落,他倆看在眼裡,也覺得是時候了,進步的醫學與科技成全了他們的心願,也滿足了我的期許。
如今孫女已滿十一歲,每周隔著太平洋,我早上,他們晚餐,透過食物分享彼此生活。雖是尋常百姓的日常,但看到兒子當爸爸的權威形象,又不時流露細膩的父女情懷,真的很慶幸孩子願意結婚生子,願意承擔責任,願意傳承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