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余薇
對初老的我們來說,含飴弄孫有說不出的幸福感,但隔海陪學可有點黔驢技窮。經過多日的磨合,我們找到彼此都喜歡的學習項目,又很能殺時間,就是一起做「數獨」。
三年前,疫情爆發時,剛上一年級的孫女,才繳了一年昂貴的學費,沒上幾天課,就被迫在家網上學習。
學校雖然用心設計課程,但畢竟來得太突然,且老師授課因無法像在學校時可與學生互動,每堂課的時間變短,有的也只能要孩子在家自主學習,如孩子最喜歡的體育課、美勞課。一下多出好些在家無課可上的時間,爸媽又得上班工作,兒媳只好拜託太平洋彼岸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充當「陪學長輩」。
說真的,對初老的我們來說,含飴弄孫有說不出的幸福感,但隔海陪學可有點黔驢技窮。經過多日的磨合,我們找到彼此都喜歡的學習項目,又很能殺時間,就是一起做「數獨」Sudoku。它無關乎數學,不需數字計算,就是在九個數字中,透過邏輯思考,合理推斷,找到各自的歸屬。我先從簡單的四宮格開始介紹,再六宮格,讓孫女知道如何找線索、如何推理,再進階到九宮格,難度由易到難漸進。那時,每次一接通孫女的視訊,就看到她揚起手上的紙:「奶奶我畫好格子了,我們開始作數獨吧!」
假期小兒子一家回來,大孫子和孫女差不多大,一起透過視訊,解當日報上的二代數獨。兒子也不甘示弱,一手抱著小孫子,一手執筆努力拼湊著,最終我和孫子這組以及同步的彼岸孫女首先完成,高興的互相擊掌。先生做了首打油詩:「跨海連線九宮格,三代協力共闖關,新冠紛擾拋腦後,居家避疫苦中樂。」
偶爾解報章雜誌上的數獨題目已無法滿足我,後來買了本《決勝數獨》,才開始有系統的了解。一路自我挑戰,從初出茅廬、牛刀小試、知難而逃,還都能迎刃而解,到了爐火純青等級就屢屢敗退,更遑論最高級的獨步天下。由於紙本設計只有解答沒有解題步驟,難以突破時,用「試」的是最後手段,多試幾次也能解決,只是有違我的「推理」初衷。
後來先生幫我下載了數獨網頁,每天都有新題目,我直接挑戰「Graduate」。解不出來時,看電腦解題步驟,學到很多解題公式,幫我看到自己思考面向的不足,大大提升了我的解題功力。慢慢發現只要心平氣和,仔細觀察刪除,找出獨一,不犯粗心的錯誤,運用解題公式,通常都能圓滿。
隨著疫情趨緩,孫女已恢復實體上課,陪學奶奶的我只需分享她多彩多姿的生活。但我仍每天做數獨,且很期待新題目的挑戰,更感恩電腦源源不斷的供應。我當成每天腦力激盪的功課,期待活化思考、預防失智、延緩老化。做出來心滿意足,自我肯定;做不出來,看解答。有時很懊惱,犯了不該犯的錯;有時真的很難,我也會自我安慰:力有未逮,甘拜下風。值得欣慰的是,孫子、孫女隔著遠遠的距離也歡喜一起腦力激盪做數獨,遇到分組比賽時,我這年逾七十的老嫗還是大家爭取合作的神隊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