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錄鬼簿》 之「鬼」

◎謝鴻文 |2008.07.16
1074觀看次
字級

鬼,《說文解字》曰:「人所歸為鬼。」凡人死即為歸,即為鬼。

但元代鍾嗣成撰《錄鬼簿》以「鬼」為名,其所指的「鬼」為何?我們不妨從《錄鬼簿》自序中發現有:

賢愚壽夭,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而言,聖賢未嘗不論也。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順其受正,又豈有巖牆桎梏之厄哉?

雖然人之生斯於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死之鬼何異?

世間活人有醉生夢死者,在鍾嗣成眼中看來與鬼無異。然而他更進一步揭示他真正意指的「鬼」,乃是「不死之鬼」酖酖即一群位居元代社會低層的文人作家,他們「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識,俱有可錄,歲月彌久,湮沒無聞,遂傳其本末,弔以樂章;復以前乎此者,敘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使冰寒於水,青勝於藍,則亦幸矣。」這一段赤忱的告白,完全可看出鍾嗣成撰此書的目的。

元代社會種族階級嚴明,社會普遍以種族、權勢、金錢、地位論人,元戲曲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輕流末技,作家倍受打壓歧視而寂名於世。對此,鍾嗣成深覺不平,在他看來,元作家們雖與「聖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冊者」不是同類,然他們不因「門第卑微」而自暴自棄,也不因「職位不振」而厭世(事實上許多作家更是自願棄官不做),憑藉「高才博識」,創造了輝煌的元戲曲藝術,此番成就足堪與「聖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一樣成為「著在方冊者」。

所以鍾嗣成將這些作家的生平以及著述,記述於《錄鬼簿》中,以免「歲月彌久,淹沒無聞」,使他們在「日月炳煥,山川流峙,及乎千萬劫無窮已,是則雖鬼而不鬼者也。」

有趣的是,鍾嗣成還宣稱自己亦是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從同理心出發,從己志投射,鍾嗣成對同代作家惺惺相惜同時,也有向主流意識對抗之意:「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於聖門者,吾黨且噉蛤蜊,別與知味者道。」

他以超人的膽識,衝擊元代統治階級禁律的羈絆,替元代下層被漠視的知識分子立碑作傳,給予尊嚴與肯定。

鍾嗣成以同做「不死之鬼」為傲,不惜「得罪聖門」,難怪朱士凱《錄鬼簿.後序》要說鍾嗣成「累試於有司,命不克遇,從吏則有司不能遇辟,亦不屑就,故其胸中耿耿者,借此為喻,實為己而發也。」

《錄鬼簿》雖然不能以人物傳記稱之,但是它為元代作家留下的記錄是非常珍貴的。從鍾嗣成的品評記述,觀作家人格風骨,看其作品風格創作主體之張揚,相印相證,有助於我們思索作家當時的處境及用作品反映社會的良知,是研究元戲曲極重要的資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