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檔案》 石鼓文 無聲的鼓吵了一千年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2008.07.16
857觀看次
字級

在唐朝極盛的貞觀年間,有人在現今的陝西寶雞荒郊野外,赫然發現了十個由花崗岩做成的大鼓,更赫然發現這些鼓面還都刻了字,只是沒有人認得這些奇怪的文字,由於當時發現的時候,世人還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因此石鼓文一度被認為是中國人最早的文字。

唐朝詩人韋應物認為這些石鼓為周文王所做,郭沫若則認為是秦襄公時代的產物,而獲得學術界認可最多的是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一八八一~一九五五年)的觀點,他認為石鼓是東周秦國的作品。屈指一算石鼓文的身世之迷足足困擾了中國人一千多年。

韓愈曾經上書主張將石鼓妥善保管,但無人理會。一直到有一位叫鄭余慶的官員採納韓愈的建言將石鼓移到鳳翔的孔廟,不過當時十鼓已經成九鼓了,而且距離十鼓被發現已經過了三百年!

宋仁宗時金石收藏家向傳師根據薄弱線索追蹤到關中地區,他投宿當地一家屠戶,第二天凌晨主人正磨刀要殺豬時,早起的向傳師居然看到那磨刀石就是夢裡尋他千百度的石鼓!

宋徽宗下令用黃金填注石鼓文,不過這個文人皇帝連自己的龍座都保不住而變成金兵的俘虜。在著名的靖康之難後,石鼓也被金人運到了燕京(現代的北京),奇怪的是金人大費周章把石鼓搬到北京之後,把黃金挖了就將石鼓丟掉。咻!時間又過了二百年,石鼓在被找到時竟然是從泥巴中挖起,此時已經是蒙古人主政的元朝,這十只渾身泥巴的石鼓暫時擺脫坎坷命運,被保存在國子監(是當時最高的國家學術單位)。

又過了六百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石鼓也跟著不平靜。北京故宮搬遷,石鼓跟著南下到了上海;三年後,石鼓被安置在故宮博物院的南京分院,不意七七事變爆發,石鼓又被趕忙運送前往湖南,半路發生車禍,所幸石鼓完好無缺。車隊在江西省廣西縣居然又因為撞上路樹而翻車,還好車毀鼓在,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石鼓再重回北京。

風吹雨淋、屠夫磨刀、金兵挖身、深埋泥淖、日軍追擊、萬里流浪,石鼓一生的曲折讓好萊塢的編劇家都自嘆弗如!

(本文物影像於【第七頻道】人間衛視「國寶檔案」節目播出,於每周一至周五晚間十點首播,重播時間:上午四點、十點及下午兩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