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破「從假入觀」的「有見」後,再論破「無見」的誤執。破「無見」中,分總破、別破兩項。別破,又分:破亦有亦無見、破非有非無見、破無言見。
總破者,如《大品般若》說: 「識的無自性尚不可得,何況是識的生起呢?」故,生與無生,皆不可得。
*破有見、無見
別破者,行人用止觀,破因成假、相續假、相待假等三假,性相皆空,泯然入定,不見內外,也沒有所謂的前後,亦無形相的對待關係。若以為在寂然定中,身心、一切都是清淨的,而覺得一切是「無心」的,認為自己已證入「無生止觀」,定慧具足,而生起執著。執著此無生的「空想」,是諸佛所不能化導的。因為,諸佛說無生的「空」法,是為了破除各種見的執著,若於空中,又生執著空之見,諸佛對此著見,亦無法教化呀!
有人問:佛法觀空,與外道觀空,有何差別?
在《大智度論》卷十八說:「外道愛慢多故,不捨一切法」。
又問:外道觀空,不是已經捨離一切了嗎?為何不捨呢?
答:外道觀空,但執取空相;雖然知道諸法空,但不知我空,愛著觀空智慧的原故。若生起愛著的心,便成我見,我見就具足八十八種煩惱。既有八十八種煩惱,不免又輪落生死之苦了。如此的罪過,皆是由空生起的,它已障礙修道、進入第一義諦,豈能獲得涅槃呢?此為外道觀空。
佛弟子觀無生時,若生起一切皆空的心,即知是愛。為什麼呢?生起空心,當下即是愛著,愛著即是無明,無明就是我見等;我見中,含八十八使、三假煩惱惑等,終究不是真正悟入無生。
著「空」義中,如何是三假煩惱執呢?在無生的法塵中,生起一念「空」生的心,即是「因成假」執;以為生滅不斷的心,是於無自性中生,是「相續假」執;豁然悟入無生中,有感於是由有相中生,是「相待假」執。
若能透過根與塵,產生分別的心,分析是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推求其理,四生皆不可得,一切法性畢竟清淨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