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九十七學年度大學學雜費調漲學校,六十四所申請調漲學校,八所私大調漲,十八所必須調降,台大等公立大學全部被打回票。
在景氣低迷、百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時,若調高學費不但家長負擔不起,也會讓學生將打工當正業,而且助學貸款會使學生還沒踏入社會,就負了一身債,由於社會一片「反漲」聲,教育部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教育部調高八所私立大學學費,讓所有公立學校「凍漲」,忽略僅有少數人能就讀公立大學,反而調漲大多數學生就讀、學費本來就高的私立大學,並不公平;而且,好的教師與研究人才都往公立大學發展,公立大學畢業生也較能找到好工作,更會讓學術研究與學生意向朝公立學校傾斜,無法破除「明星學校」思維。
大學不是國民教育,就讀必須付費,以公立學校師資、設備及學生前途都較佳來說,公立學校學生或家長有必要負擔較合理的「市場價格」,不能以多數國民的稅金,去補貼少數人就讀的公立學校,才能符合社會公平。
但是,正如公立學校學生及家長所說,不是每個讀公立學校的學生都是有錢人,所以筆者建議,公立學校應該與企業主商議,以提供獎學金助學,因為,這些較優秀的人才,日後會被企業所用,企業應該以回饋社會與投資的思維,進行產學合作。
至於私校,由於學費較高,並與公立學校的差距無法縮小,但經濟與知識較弱勢的階級學生,大多只能就讀私校、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是事實,因此建議政府,應調整教育預算分配,降低對公立大學的補助,由產學合作彌補,將多出的經費補助辦學績效較優、具有特色的私校,以降低教育M型化,讓弱勢族群有翻身機會。
劉晨(中縣太平/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