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圖/如地
文/星雲大師
(七)輪迴的主體究竟是什麼?
輪迴不是身體去輪迴,而是我們身體裡的主人翁。這個主體究竟是什麼?佛教認為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八識規矩頌〉云:「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阿賴耶識是生命受生的根本識,接觸種種的境緣,而產生種種的造作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儲存在業識的大倉庫裡,依據善業、惡業的輕重,而決定有情的輪迴方向。當肉體死亡時,阿賴耶識最後才離去;而受胎轉世時,阿賴耶識最快投生,它才是輪迴的主體根本。
(八)輪迴和善惡業力的關係究竟如何?
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輪迴的方向又由什麼來決定?眾生每日身口意三業不斷的造作,或為善業,或為惡業,這些業因業緣形成兩股力量,彷彿拔河比賽。如果善業的力量大,就把眾生牽引至天、人、阿修羅等三善道去受生;如果惡業的力量大,眾生就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去受苦。因此業力的善惡,對於我們未來生的取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何積善去惡,實為謀求未來幸福的要務。
(九)各宗教說明輪迴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多數宗教都承認輪迴的存在,他們的目的究竟何在?譬如道教主張長生不老;基督教、天主教認為人生的目標,在於獲得永生,進入天堂和上帝同在;一般的民間信仰也渴求人生不死;而佛教認為人生最究極的目的,在於證入無生的境界。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解脫輪迴、不受後有的境界。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
三、輪迴五趣的證明
從歷史上許多賢哲文人的記載,可以證明五趣六道的輪迴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明儒王陽明,有一次到金山寺朝拜,覺得寺中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識。信步瀏覽,走到一間關房之前,只見房門口貼了一張封條,左右觀看,好像曾經住過。
王陽明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請知客法師打開關房瞧個究竟,知客法師連聲道歉:「對不起!這間關房是我們一位老祖師五十年前圓寂的地方,裡面供奉著他的全身舍利,他有遺囑交待不可以開啟,請您原諒。」
「既然房子設有門窗,哪有永遠不能打開的道理?無論如何請您慈悲打開看看!」
王陽明一再請求,知客法師礙於情面無法違抗,只好萬分為難地打開房門,讓王陽明進去。昏黃的夕照裡,只見一位圓寂的老和尚亙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團上。王陽明一看,怎麼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舉頭看去,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後王陽明,
開門猶是閉門人;
精靈閉後還歸復,
始信禪門不壞身。
原來王陽明的前生就是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閉門扉,今日還來自啟,為後世子孫留下一點證明。王陽明為了紀念這件事,曾經在金山寺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
打破維陽水底天;
閒依妙高台上月,
玉簫吹徹洞龍眠。
浮生若夢 業果不失
在江西修水縣的縣誌裡,記載安徽蕪湖縣的女子轉世為江西修水縣的黃山谷的一段故事。
有名的大文學家黃山谷二十六歲出任蕪湖知州,有一天,夢見自己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白髮斑斑的老婆婆,在門外設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麵,黃山谷一聞麵香,端起來就吃,夢醒口齒還留有芹菜餘香。黃山谷以為是自己公務忙碌成夢,心中不太在意。
第二天午睡,卻再度夢見昨日的情境,醒來覺得異常納悶,於是循著夢境,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村落,果然看到夢中的老婆婆,手中拿著裊裊的三支香,喃喃地對天禱告,奇異的是香案上正擺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芹菜麵,黃山谷趨前問道:「老婆婆,你在做什麼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兒的忌辰,我在祭拜他呀!」
黃山谷一聽非常驚詫,怎麼正好和自己的年齡相彷,急忙再追問:
「你女兒平日喜歡做些什麼事呢?」
「他在世時,喜好茹素奉佛,喜歡閱讀詩書佛經,矢志不嫁,尤其喜歡吃芹菜麵,因此我今天特別為他準備一碗。」
「我能參觀他的閨房嗎?」
老婆婆於是帶領黃山谷進入房間,只見書架上擺滿了許多自己曾經讀過的經書古籍,牆角並放置有一口大櫃子,黃山谷好奇地問:「那裡面都放些什麼東西呢?能打開來看看嗎?」
老婆婆也不知道裡面究竟放些什麼,更不知道鑰匙擺在何處?黃山谷沉思了一下,彷彿憶起了什麼,很快就找到鑰匙,打開櫃子一看,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原來裡面竟然放滿了自己每次參加科試的文章。黃山谷終於明白眼前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嫗,是自己前生的母親,雙腳一跪,誠懇地說:「老人家,我是你過去世的女兒,請你接受我的奉養。」
黃山谷將母親迎奉回家孝養,並且還特地自題詩偈說:
似僧有髮,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意思是說自己雖然是個帶髮的在家人,卻是一心向道的法同沙門;雖然生活在五欲六塵之中,卻不為俗塵所染汙。嘆人生似夢,身外還有拘累之身,真是「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禪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膾炙人口的轉世因緣,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請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紀老大,不能廣化十方,於是安慰他說:「如果你去投胎再來,我或許可以住世等你幾年。」
老人拜別四祖,走到溪邊,看到一位浣紗的姑娘,就請求說: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請求他們。」
「必須你承諾答應,我才敢前去。」
這位姑娘一看暮色已蒼茫,於是點頭答應求宿。說也奇怪,這位沒有出嫁的姑娘回家後,竟然懷孕了,父母認為敗壞門楣,就把他趕出了家門。後來他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這位不幸的母親想把這個不祥的孩子丟棄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沒被淹死,只好求乞撫養他成人。由於不知父親來歷,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無姓兒」。無姓兒六、七歲時,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一天道信禪師弘化到此地,無姓兒看到道信禪師,親熱地拉住禪師的法衣不放,要求道信禪師度他出家;禪師一看,是個稚齡的小孩,就摸摸他的頭說:「你年紀太小了,怎能出家呢?」
「師父!過去你嫌我太老,現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時才肯度我出家?」無姓兒宛如大人口氣地質問禪師。
道信禪師一聽,忽有感悟,趕忙問他:「小孩童,你姓什麼,叫什麼?家住哪裡?」
「我叫無姓兒,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麼無姓呢?」
「我以佛性為姓,所以無姓。」
道信禪師聽了非常歡喜,小小年紀,口氣如此之大,實為三寶龍象,佛門法器。後來把衣鉢傳授給他,成為禪宗的第五祖,門下弟子輩出,為中國禪宗大開燦爛的花朵。(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