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開
中國歷史上有「四賢一不肖」之說,指的是北宋的范仲淹、余靖、尹洙、歐陽修,謂之「四賢」,高若訥謂之「一不肖」。
高若訥為何「不肖」呢?
范仲淹、余靖、尹洙與歐陽修,都是北宋時期的名士,他們才學出眾、品德高尚,為當時的社會做出了不少貢獻,因而被尊稱為「四賢」。
而高若訥呢?他當時的官職為左司諫,也就是一名諫官。當范仲淹因直言朝政被貶時,高若訥未能挺身而出,為范仲淹等忠正之士辯護,反而選擇了沉默,甚至附和大臣的指責。這一行為,也導致他名譽大損。
當時,范仲淹因上〈百官圖〉議論朝政,指宰相呂夷簡以權謀私、任人唯親,卻反被呂夷簡指為離間君臣,引用朋黨,最終被貶到饒州。
大理寺評事余靖上疏〈論范仲淹不當以言獲罪〉為范仲淹辯護,也遭貶泰州;館閣校勘尹洙上疏自承「靖與仲淹交淺,臣與仲淹義兼師友,當從坐」,同樣被貶唐州。
歐陽修則以〈與高司諫書〉致書高若訥,譴責其趨炎附勢,迎合宰相呂夷簡,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結果也因此被貶為夷陵縣令。
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聲援范仲淹、歐陽修等人,譏諷高若訥不忠不義之舉,一時傳遍京師。世人因而就把范仲淹四人稱為「四賢」,而把高若訥稱為「一不肖」,以此表彰忠良、批判姦佞。
「四賢」中,范仲淹胸懷大志,因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得罪了不少權貴,多次被貶。此次事件,正因為他仗義執言,為其他被貶的官員上書分辯,結果自己也遭到了牽連。然而范仲淹沒因此就消沉下去,他在被貶的任上依然盡職盡責,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而且還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讓後世一提起范仲淹,就會想到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情懷。
而歐陽修除了因此次事件被貶為夷陵縣令,後來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結果改革失敗,也受到了牽連,被列為范仲淹的同黨。後來他上書分辯,寫了〈朋黨論〉等文章,又得罪了當時朝廷保守派。那些當權的政敵可不會輕易放過他,竟誣陷歐陽修與外甥女有染,這在當時可是個天大的罪名啊!
雖然最終查明是子虛烏有,但歐陽修還是受到牽累,又被貶到了滁州當太守。不過,這也成就了他「醉翁」的美名,還寫下了〈醉翁亭記〉這樣的千古名篇。
至於余靖,先是因為替范仲淹辯護,觸怒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結果被貶為筠州酒稅。後來他又因直言進諫,多次得罪權貴,仕途也是起起伏伏。
最後,同為「四賢」的尹洙,則是因為和范仲淹交好,挺身而出為其求情,說自己與范仲淹亦師亦友,當同獲罪,結果就被貶到崇信軍節度掌書記、監郢州酒稅。不過,尹洙可是個不以升遷褒貶為意的君子,傳說他在被貶時依然保持高潔品行,還常和名流文人論詩品文,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