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物猶如此】詩送野賓

文/林少雯 |2025.01.14
196觀看次
字級

文/林少雯

〈詩送野賓〉這則故事,出自古籍《警心錄》。故事的主角是王仁裕和他飼養的一隻猿猴。

王仁裕在漢中巴山任職時,獵人送給他一隻小猿猴,王仁裕很愛憐牠,為牠取名「野賓」,意思是山野中的來客。這位小客人非常聰明,一叫就答應,在王仁裕的飼養下長得很強壯;只是雖然有用繩子拴著,但仍逢人就咬,即使用鞭子抽打也不怕。

王仁裕見野賓如此不馴,相當難為,於是興起放回山野還牠自由的念頭。主意已定,卻又戀戀不捨,故在一條紅綢上題詩:「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碧雲心。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繫在野賓的頸子上,依依不捨地派人將野賓送到孤雲兩角山,將牠放了。

後來王仁裕任職期滿要回家鄉了,返鄉途中,一行人進入四川地界。來到嶓冢廟前,看到漢江邊的峭岩上有一群猿猴,以手臂相連下到江邊喝水。其中有一隻猿猴看到王仁裕,竟離開猴群並攀住岩壁間的古樹,垂下身子注視著王仁裕。

這隻又大又強壯的猿猴,脖子上繫著一條紅絲綢,上面清楚顯現著文字。王仁裕的隨從們興奮地指著牠問:「是野賓嗎?」並大聲呼叫野賓的名字,每一次牠都大聲回應。王仁裕心中為之一動,於是停下馬注視著野賓,昔時相處的情景一一回到眼前,一人一猿相視良久,心中傷感萬分。

久別重逢,短暫相聚後還是必須分別。王仁裕咬牙揚起馬韁,吆喝一聲後繼續往前趕路,野賓見主人離去,在樹上哀叫了幾聲。他們一行人在崎嶇的山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後,都還能聽見野賓的哀戚吼叫聲。

王仁裕心中不捨,又寫了一首詩:「嶓冢祠邊漢水濱,此猿連臂下嶙峋。漸來仔細窺行客,認得依稀是野賓。月宿縱勞羈紲夢,松餐非復稻粱身。數聲腸斷和雲叫,識是前年舊主人。」

李斯義看了這故事,大受感動,點評說:久別相逢,馬上又要分離,怎不令人悲喜交集。主人與猿兩情依依,就像故友重逢般,令人為他們感到惋惜。鶴子也點評道:黯然銷魂的愁緒,離別時感受最深。兩首詩如此纏綿婉約,和江淹所作的賦意境雷同,但相較之下,王仁裕寫野賓更顯鮮明生動。

有詩曰:「紅綃詩就諷迴環,送別孤雲兩角山。嶓冢重逢各含淚,餘聲猶繞亂峰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