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開始,我就迫不及待的收拾行囊,逃離悶熱抑鬱的盆地。取道花蓮,與同伴會合後開車直下台東,再搭小飛機抵達蘭嶼。蘭嶼的白天陽光耀眼,也是熱得令人發昏。然而,這種熱卻是天寬地闊的,不時有薰風迎面吹拂。興致一來,隨時可以跳進海裡換取一身冷涼。太陽西沉以後,溫度便大幅下降,很適合在院落中乘涼。
我們這群人,是一種非常怪異的組合。昔日的女同事號召這次旅行,幫大家訂好機位、民宿,並仔細的規劃活動行程。她的先生排不出假期,所以缺席了。我與她四年前帶的畢業班學生,被她在網路上敘述的一片汪洋打動,於是決定參加這個四天三夜的海天之旅。她說如果沒熟人一起來,可能會上背包客棧網站去募集遊伴吧。來這座陽光島嶼,若是沒有同伴相隨,似乎是件可悲的事。騎著摩托車,很快就可以繞行環島公路一圈。於是很容易在路上一再遇同樣的面孔,熱情的彼此招呼。
只是不知道為了什麼,群體生活過了兩天多,我的孤獨癮又犯了。
這裡的景色幾乎沒有疆界,不知道哪裡是起點、哪裡是盡頭。我突然很想找一處不與人交接的場所,重新梳理自己的心靈。原先預定要跟著民宿主人姆里塔去夜間觀察,看島上特有的動植物、仰望星空辨認各個星座,但我終究還是藉故缺席了。我這個壞毛病從來沒好過:只要是聆聽解說導覽,很容易就失去耐性與興趣。面對陌生的一切之際,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記住所有事物的特徵,為他們命名。這樣的訊息,在我心中才能留存久遠。或許,我本來就是一個怪人,必須偶爾抽離群體,才能繼續與這個群體維繫友好的關係。於是獨自騎著機車,在島上緩緩而行。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時候,心中也很歡喜。最後決定去蘭嶼機場的飛機跑道,躺下來,看燦爛的星空、綿延的銀河。更晚的時候,雲霧散逸殆盡,我心頭一陣清明,揣想著那些同伴正在某處張大眼睛,注視黑暗中的一切生機。
我舒舒服服的接收每一個遙遠的光年,看到一顆顆流星閃逝,心中沒有疑問,卻有好多答案。海浪聲飄進我的耳朵裡,心中則是一直縈繞著齊豫的歌聲,那首清亮而又神祕的〈答案〉:
天上的星星 為何
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
地上的人們 為何
又像星星一樣的疏遠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