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海美人更美 首航台灣劄記之七

◎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圖/羅美棧(上古藝術提供) |2008.07.15
708觀看次
字級

 仁智也應該是一體圓融的。沒有智的仁是軟弱無力的,沒有仁的智是狂野可怕的。人間佛教需要的、宣導的正是仁智圓融無礙的境界。

佛光山的每一天都讓我歡喜,但是,七月八日卻有更大的歡喜等待著我。一早,星雲大師派弟子通知我,他老人家要親自帶我觀海!

這怎麼是我敢當的呢?我的心情只能用喜愧參半來形容。喜的是,我的福報實在是太大了,大得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正在台北的妙開法師來電話和我討論稿件,聽到這個消息,也難掩羡慕;慧宜法師則讚嘆,我在前世一定和大師結下了上好的善緣。愧的是,大師年過八旬,仍然為眾生的福祉奔波忙碌,顧不上休息,卻還將我想看海的事情記在心上!我就算最愚鈍也明白,大師正在以身作則地向我開示「大眾第一,自己第二」的佛光精神。我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車行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屏東縣滿州鄉。這個名字撒滿了數千里外東北色彩的地方,竟然是台灣的最東南角。此刻,我彷彿身在時空泯滅的夢幻之中,無語以對。大師先是看望了東海寺的圓照住持,我親眼看見,這裡的民眾因為大師的到來而發自內心的歡喜,有的甚至不顧大師的勸阻,執意行了叩拜大禮。

稍事休息之後,大師和我們坐上了前來迎接的兩輛越野吉普,開始「上山下海」。

在雨中,我們首先登上了門馬羅山。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美麗啊,如此地攝人心魂?遠處的山峰滴翠,近處的山谷淌綠,宛如張大千先生的巨幅潑墨筆法下的青綠山水。我不知道究竟是否如此,但卻寧願相信,大千先生的變法正是受到了這般的台灣山水的啟迪。相望相守的兩棵樹是門馬羅山的標誌,一雌一雄,像人間夫妻一般,癡守相訴,任人想像那一份悠遠、浪漫、淒清。從現代人生活中消失了太久太久的水牛,或是在泥塘裡打滾,或是在綠草間漫步。迷迷醉醉間發現,大師、慈容師傅和蕭碧霞師姑居然也乘坐著吉普,在劇烈的顛簸搖晃中來到了山頂。他們正滿臉笑容,帶著祖輩的慈愛,看著自己的年輕弟子大呼小叫地享受在山坡上飛簷走壁般驅車的刺激。眼前天人合一的這一幕令我不禁讚嘆,這哪裡是人間啊,這分明是淨土天堂!

雨愈下愈大,我酣暢地聽任澆淋,這是絕無污染的天上之水啊!我們驅車來到了觀星草原,滿眼的蔥綠一望無際,從遠方一直流淌到心底。不經意,慕然回首,遼闊無邊的大海撲面而來,剎那間讓我促不及防。我被震撼了,被那一份無與倫比的巨大的美震撼了,我徹底失去了思考和言語的能力。幽幽間,大師平靜的聲音把我喚醒:「這不是海,是太平洋啊。」我凜然一驚,大師又在開示我什麼吧?儒家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來被奉為至理名言,被奉為一種崇高的境界。大師一定是在開示我,還有某種更高的境界:就像這裡的山水一體無可分別一樣,仁智也應該是一體圓融的。沒有智的仁是軟弱無力的,沒有仁的智是狂野可怕的。人間佛教需要的、宣導的正是仁智圓融無礙的境界。我沒有請教大師我的思考是否正確。但是我想,大師或許會首肯的。

山如此美麗,海如此美麗,而有福領受了山海滋養的人更是美麗。

來的一路上,星雲大師就在稱述圓照法師的德行,稱讚她堅守著信念,堅守著只有兩位僧人的小小的東海寺,堅忍卓絕,不受外界的任何誘惑。我見到的圓照法師一身作務衣,雋淡沉靜。她捧出花生奉客,喃喃自語。容師父告訴我,圓照法師講的是:「一百元錢買的花生種子,自己在石頭地裡種,個大緊實,用來請別人吃,可以結善緣。」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這是最高貴的樸質,是天地間永恆的精華。我無意間看見,星雲大師取出兩個信封,悄悄地遞給隨時都在旁邊的蕭師姑,交到了圓照法師的手中。圓照法師帶大的侄女妙士法師是佛光弟子,在我的家鄉上海服務。大師請容師父撥通了電話,再將電話交到了圓照法師手中。這兩次無聲的傳遞讓我的眼睛為之濕潤,人間的愛和慈悲像大海一般地在湧動。耳邊回盪的是悠揚的恒春民謠《思想起》,演唱者是一位曾經在維也那演出過的本地大娘,已逾古稀之年,是圓照法師特意為我們請來的。

為我們開車的是連任了三屆的滿州鄉民意代表,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注意到的是一袋檳榔以及代表的被檳榔染黑了的牙齒。他質樸到見了星雲大師只是合十致敬,沒有一句多的話。一路上卻不停地為我這位大陸來客介紹這裡的山、海、樹,介紹滿州鄉的惠民德政,介紹蔣經國先生對這裡漁民的關懷,介紹他對改裝吉普的愛好。他是真正了解大師的,因為他對我說:「我們都知道大師,他在淨化人心。這是最重要的,只要人心正,做的事情就不會錯。」語言和他的人一樣的樸質,講的卻是最根本的道理。我很高興地知道,這位代表是原住民排灣族;我更高興地知道,他馬上就要去南京。我由衷地希望,他在南京能夠像我在滿州一樣開心歡喜。

這一天只能用美來概括。面對如此美的山,如此美的海,如此美的人,我們難道不應該釋放出我們所有的善意,難道不應該付出我們所有的愛嗎?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