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響亮心重奏 出身決定人的一生?

文/朱珩瑄 |2025.01.04
501觀看次
字級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圖/佳映娛樂提供

文/朱珩瑄

電影引導觀眾反思社會決定論的同時,也以生命無常道出人生的真相,生長在優渥環境的人,未必能一帆風順;而出身貧寒的人,也並非註定一生坎坷。



《響亮心重奏》(The Marching Band)是一部由法國導演艾曼紐寇克(Emmanuel Courcol)執導、實力派演員班傑明拉斐恩(Benjamin Lavernhe)與皮埃爾洛廷(Pierre Lottin)主演的勵志喜劇。這也是艾曼紐寇克導演自編自導的第三部電影,延續了以輕鬆詼諧方式探討沉重主題的獨特風格,結合古典樂、爵士樂、嘻哈音樂與法國香頌,細膩呈現了法國當代的階級差異等社會議題。

電影在坎城影展首映,感動了全場觀眾,隨後在國際影壇引發熱烈迴響,一舉奪得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法國波亞克電影節、荷蘭海邊電影節等多個影展的「觀眾票選獎」,成為年度焦點之作。

反思社會決定論

劇情以哥哥提波(班傑明拉斐恩 飾)因突發重病而展開。為了治療,他意外得知自己原來是被領養的,他開始積極尋覓親人,與素未謀面的弟弟吉米(皮埃爾洛廷飾)重逢。在相識的過程中,發現彼此對音樂的熱愛十分相似,然而,成長背景的差異卻讓他們的人生境遇截然不同——提波出身優渥,擁有接受正統音樂教育的機會,最終成為享譽全球的指揮家;相較之下,吉米雖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中長大,但生活資源相對匱乏,平日需在餐廳打工以維持生計,也未在音樂領域中成就事業。

本片似乎意在引導觀眾反思社會決定論:以提波與吉米兩兄弟作為對照,層層鋪陳這一議題,例如,吉米在一次失敗後直言,提波之所以能成就事業,只因命運讓他抽中了好籤,得以被富裕家庭收養。而提波在得知養母當年並未打算收養弟弟後,也同樣憤慨道:「你知道嗎?吉米有絕對音感。」他堅信,倘若弟弟吉米能擁有相同的資源與栽培,成就必將截然不同。

屬於自己的課題

然而,影片在揭示環境對個人成長影響的同時,也深刻呈現了人生的無常。劇情後半段,提波為了幫助吉米和他的工人樂隊,不僅決定在工廠裡舉辦音樂會,甚至善用自己的名聲與專業積極奔走。一切看似進展順利,令人以為故事將迎來圓滿結局時,提波卻突如其來地得知自己的疾病未能成功治癒——這一轉折不禁讓人感慨,即便擁有再優渥的環境條件、優秀的成就,人生也並非完全能為人所掌控。

導演曾坦言,自己的作品常以社會不公與生活的殘酷為核心,而本片劇情確實生動地呈現了這一點:提波的疾病無法痊癒,吉米在得知後尚未從悲痛中走出,又遭逢打擊:工廠失火、與政府之間的糾紛一觸即發,劇情和角色的人生彷彿被推向了谷底。然而,導演也特別強調,他希望電影不會讓觀眾感到絕望。因此,影片的結局以一個出人意料、但十分溫暖的方式收尾:提波抱病完成了國際交響樂團的指揮演出後,吉米帶著他的樂隊在此獻唱,兄弟兩人最終在同一舞台上演出,在電影最後注入了希望與感動。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影片從一開始聚焦於社會環境對命運的決定性,到後來揭示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深意——生長在優渥環境的人,未必能一帆風順;而出身貧寒的人,也並非註定一生坎坷。每個人出生時都帶著屬於自己的課題,如何面對,操之在己。或許困境無法避免,但如果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那麼,希望也將如影隨形,始終存在於人生的旅途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