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訊台北訊】健保醫院總額支付有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今年將試辦「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採分區總額制,要求醫院落實轉診制度,增加基層診所醫療量能,為避免西醫基層健保點值稀釋,健保署決議,未來專科醫師申請報備到院前診所支援,每月申報健保點值十萬點以上,將打七五折支付,新制將於第一季上路。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醫院健保總額明年第一季採分區總額制,為依照不同區域特性,給予前瞻式預算管理,讓總額能彈性運用,並經扣除急重症、癌症、腦中風治療等剛性需求後,依不同的醫療成長率給付不同的點值,使各醫院自行管理,避免醫療服務量能持續衝高。
石崇良說,當醫院落實轉診制度後,卻發現有部分醫院成立院前診所,讓醫院的醫師把病人帶到診所治療,「這並非真正的分級醫療」,因此,經醫師公會全聯會提案,醫師專科醫師申請報備到院前診所支援,每月健保點值逾十萬點,將打七五折支付。
以診察費為例,原本基層診所每人為健保給付三百六十四點,打折後為二百七十三點,相較醫院門診診察費二百八十六點為低,避免醫師到基層診所支援得到更高的支付,如此才不會形成排擠效應,期盼藉著此新制,讓大醫院回歸照顧「急重難罕」的精神,診所則擔任家庭醫師,並鼓勵醫師到偏遠地區診所服務。
對民眾來說,醫院醫師掛號不易,到診所掛號相對方便,如此反而限縮民眾就醫,石崇良說,如是這樣,就喪失分級醫療制度,「民眾不是喜歡看什麼醫師,就去哪裡看」,應是小病到診所,大病再去醫院。例如,高血壓患者應至基層診所就醫,當血壓長期控管不佳,再至大醫院心臟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