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古蹟首航台灣劄記之六

錢文忠 |2008.07.14
750觀看次
字級

鄭成功即使在大陸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明延平王祠對我自然有格外的吸引力。可是,眼前的延平王祠完全是一座並不高明的新建築,絲毫沒有古雅的氣息。裡面的陳設也乏善可陳,不僅不能引發我的興趣,大概也未必能夠符合大陸遊客的預期。也許會出乎台灣朋友意料的是,倒有兩位贈匾將軍的名字會令大陸來客興奮:一位是白崇僖,一位是周至柔。很多大陸朋友對這兩位國民黨軍名將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事蹟還是相當熟悉的。白健生將軍的公子白先勇先生在大陸的知名度則超過了其父,且不說大陸早就為了他的小說而洛陽紙貴,一出青春版昆曲《牡丹庭》更是風靡大江南北。

台南孔廟的情況也出乎我的預料。來台前,總以為台灣畢竟沒有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各類古蹟,特別是和儒家相關的古代建築應該是數量大、保存好。現在才知道,情況不是那麼簡單。尤其是近幾年,台灣似乎並未措意於此。就台南孔廟而論,幾株古樹尚堪引發思古之幽情,屋頂的紅瓦也可以讓人領略些許閩南建築的特色,此外卻也談不上許多了。倒是孔廟外的石牌樓,附近是日占時期的樓房,尚可一觀。

台南不僅是台灣的古代府城,也是古代中國和外部世界交往的重要橋頭堡。西方傳教士、荷蘭殖民者早早就來到了這裡,鄭成功率軍和揆一統領的荷蘭殖民者交戰,更是古代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然而,今天的安平古堡卻實在不能給我以和歷史相稱的厚重感覺。我不明白,為什麼如此著名的重要古蹟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重視。起碼就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而言,是不及麻六甲的葡萄牙古堡的。我對台灣政府機構的行政功能以及施政環境毫無了解,當然不能妄加雌黃。不過,安平古堡範圍內兩個考古挖掘探坑早已回填,隱約透露出政府對類似專案下的投入和推進都有點舉步維艱、力不從心。這是不能不讓我略感擔憂的。

但是,安平古堡卻再一次讓我對台灣的民間力量肅然起敬。一家民間企業機構捐獻的中荷古兵器真是琳琅滿目,精彩紛陳,奪人目睛,成了安平古堡裡的最亮點。

安平古街是有深厚的人文內涵的,台南的歷史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今天的生活之中,這是非常難得的,非常可貴的。安平古街的古蹟正在得到保護修繕,然而,從歷史學者的角度看,這些工作還缺乏系統的規畫和專業的指導。最起碼,「整舊如舊」的理念似乎還沒有被廣泛認同。真古蹟修了,新古董來了,這不是好事。顯然,這不能歸咎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因為我清楚地看到,這裡的人們對歷史是珍愛的。不用說別的,我驚訝地看到,在古街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竟然生長著一株梅花,枝繁葉茂,一看就很有年頭。在緯度如此之低的地方,倘若沒有精心呵護,梅花樹怎麼可能存活呢?

台灣人民對傳統文化和歷史古蹟是滿懷熱情和責任感的。為我們導遊的黃晉芳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名片告訴我,他是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台南市文化局古蹟導覽解說員、墾丁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整整一天,黃先生帶領我們遊覽,不厭其煩地應對我的好奇。我不知道他的年齡,但知道他肯定比我年長,卻正在長榮大學的台灣歷史文化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我想,那必定是興趣使然;我不知道他的本職,但知道他已經樂此不疲地做了十多年的文化義工。

朋友告訴我,像黃先生這樣的情況在台灣是普遍的,這很讓我嘆服。台灣民間社會的成熟和擔當,是台灣的真正力量之所在,是台灣最可寶貴的「軟體」。正是在這個方面,台灣值得大陸急起直追,認真學習。

同時,我願意再次向台灣當局者進一言:台灣獨特的歷史、文化、民俗,是最能夠吸引大陸遊客的,相比之下,高樓、購物尚在其次。如何更好地規畫、保護、開發台灣這些方面的資源,已經是一個迫不及待的課題了。近年來,大陸政府在上述方面高度關注、大力投入,儘管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但確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積累了不少經驗。這是值得台灣借鑒的。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