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有感於瓊瑤女士辭世的生命 省思與對大眾的衷心建言(四)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2024.12.29
61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在上周的文中,我先提出瓊瑤自殺影響所及的兩大隱憂;接著敘述在周末三天,我連續走訪了三座道場,適逢彌陀法會之期,特別請三位住持為瓊瑤設立超薦牌位,呼籲參與法會及聆聽講座的大眾,為瓊瑤做不請之友,誦經、念佛回向給她,祈願她在未來世,能夠有機緣聽聞佛法,開解她生命中的疑團;然後就瓊瑤的遺書進行分析與對大眾建議。現在承接上周的內容繼續如下:

對瓊瑤遺書的分析

與對大眾的建議 (續)

1.瓊瑤對生命過程的認知與怨懟(續)

瓊瑤說:「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人老了都要經歷「悲慘淒涼晚景」,遭受痛苦的醫療折磨卻又終究不治,最後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因為她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所以不要那樣的「死亡」,這就是她選擇「自我了斷」的理由。

可以看出,瓊瑤對於生命過程與結局的理解,歸咎於上蒼的「設計不良」,而落入一種「宿命論」模式的窠臼,這是嚴重的認知偏差,讓她深感無奈而心生怨懟,以致於做出錯誤的抉擇。

的確,就當今社會現況而言,絕大多數人到了晚年,都會經歷某種「悲慘淒涼的晚景」,但這並非只有瓊瑤目睹,大家都曾目睹,我參究生死課題五十三年,從事臨終關懷三十年,目睹、接觸的各種生死情境不勝枚舉,遠遠超過瓊瑤。但那些悲慘情境都不是「上蒼的設計」,而是由於人類的無明,妄圖以醫療科技違逆大自然生命機制,因而造成的痛苦與遺憾。

然而,這些「老、病、死」的痛苦與困境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命定的,而是可以早做預防及避免的,前提是要能夠坦然接受生命的自然謝幕,同時要有「生命永續經營」的認知與信念,能夠看到「生命的未來」與「未來的生命」。三十年來,我遇到很多安詳善終往生的實例,也輔導過很多末期絕症病患與臨終者,在佛法的引導下,最後都能安詳捨報往生。

我敢這麼說,絕非空言玄理,而是有具體的實務經驗。以我的雙親為例,他們都是預知時至,在我們四兄弟同心協力、分工合作的陪伴照顧下,他們都沒有遭遇醫療的折磨,沒有插管,沒有昏迷,沒有衰竭,最後都是在兒孫的陪伴下,意識清楚地看著阿彌陀佛接引圖,聽著彌陀聖號,面帶微笑地呼吸最後一口氣捨報往生。我們兄弟當然感到不捨,但也感到十分安慰。

在此敬告各位讀者,大家想要如願善終往生,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但是需要事先做足功課,做好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確定來生的方向與目標,與佛、菩薩(或耶穌基督等聖靈)連線(Online),組織關懷團隊(往生後援會與往生互助會)等等,才能確保善終往生的心願得以實現。

再次跟各位讀者提醒:大家不能什麼事都不做,而只是空等著善終往生的降臨,這是不可能的;而是要事先做足功課,然後身體力行,具足各種因緣,以促成善終往生的實踐完成。換言之,你不能等著它發生,而是要促成它發生!(You cannot just wait it happen, you have to make it happen!)

2.瓊瑤對此生的自讚

瓊瑤說道: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瓊瑤自許她這一生活得瀟瀟灑灑,活得轟轟烈烈,她在這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活過」了,不辜負此生!而發出自讚之詞。我們不否認,瓊瑤的這一生確實精采,作品紅遍海峽兩岸及全球華人社會,名利雙收。身故之後,引起海內外各界的悼念追思,也是備極哀榮。然而,這當中有兩點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生命的美好,就只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嗎?這太狹隘了吧!沒其他意義和價值可追求嗎?在世俗層面,我們不否認這些也是「生命美好」的一面,但這些美好很可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身上。

瓊瑤的現實人生和她的小說,充滿不倫之戀的恩怨情仇,讀者若是當作虛構的故事讀一讀,幻想一下也罷了,若是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追求那種超越常理的浪漫,又缺乏應有的自覺與自制的話,那就可能落入業網牽纏,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其二,這一生如此精采,那麼來生呢?有人說:來生?看不到啊!我說:是嗎?那先不說來生,就是今生也有很多人看不到,你又怎麼說呢?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