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ane
文/Jane
告別京都的日子終於來到,一早退了房,我想悠閒地離開京都,為這段旅程畫下句點。拖著沉重的大行李箱來到車站,行李比來時更重了,內心也變得更飽滿。
先去地下二樓喜歡的麵包店吃早餐,喝了三十天的京都咖啡,已經有點上癮,我一定會想念它香醇的味道。
回到京都車站中央口,請路過的中學生幫我拍照,他們嬉笑著,或許是不解歐巴桑為何要和「京都」兩個字合照,但對我來說,這張照片是離開京都珍貴的紀念。
提前走向月台,卻驚見長住京都的學生鵬,早已站在月台等候。本已叮囑他不用麻煩,他還是一早就特地來,還帶了一袋阿闍梨餅為我送別,我何德何能啊!雖然很不好意思,但在教學的路上,能有學生這樣真心相待,心裡還是無比溫暖。
我是第一個登上Haruka Kitty 列車的旅客,車廂裡沒什麼人。車子緩緩啟動,京都的風景從窗外倒退而去。我拿起手機錄影,心裡是不捨的,但我知道我很快就會再回來。
回想三十天前,我鼓起勇氣訂了機票、飯店,獨自踏上這段旅程,一向害怕坐飛機的我,就硬著頭皮自己來到了京都。剛到時,為了讓自己融入京都人的生活,我鼓起勇氣去上日文課,認識了幾位認真且溫暖的好老師,這是我和這座古都交流的第一步;隨後,走進了好多座神社、寺院,在一次次虔誠的參拜中,慈眉善目的佛祖以無聲的力量安撫了我的心,帶給我平靜與釋然;京都獨具特色的手作市集,讓我流連忘返,攤主的笑容與專業,充分展現京都人的純樸與真誠。
除此之外,這趟旅遊也因為同事、女兒、高中同學特地來找我,讓我可以前往「海京都」的天橋立和伊根,感受京都的另一種風情;女兒隻身來京都,帶我品嘗軟滑細緻的布丁,當時看著她雀躍的神情,我也感染了她的快樂;多年不見的同學,卻有緣在京都同進同出,而有更深層的對話。
在這裡吃每一餐飯,我都感覺充滿儀式感,後來我也學日本人用餐前,雙手合十對著擺盤雅致的餐飯說:「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這句話提醒我感恩碗裡的食物,也教會我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雖然大多是獨自行走,卻總能在與陌生人的互動中感受到溫暖。在錢湯偶遇的老婦人,我們用微笑和手勢的溝通,成為難忘的溫馨片段。在參訪銀閣寺後,大雨滂沱,我踩著溼透的布鞋,狼狽地穿過陌生的巷弄,卻意外瞥見一戶人家門口的木牌,上面寫著「日日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謂的「日日是好日」即在於不論晴雨順逆,我都能珍惜不再重複的每一天。
這趟三十天的旅程,我每天記錄,雖然都是流水帳,但所經歷的一切,都因為不趕行程而特別開心。我學會慢活,也學會珍惜每一個遇見。京都之行,讓我更懂得勇敢出發,也教會我停下腳步,傾聽內心的聲音,細細品味每一個瞬間。京都,我會再回來,與你重逢的日子,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