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江清香
有一件事,讓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好媽媽。
從小到大,我從沒有刻意去養寵物,因為生長在農村,身邊豢養的不乏雞、鴨、鵝、貓、狗和豬。有句古老的話:「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反映了過去鄉村對動物生死的獨特見解。有一個解釋是,貓愛在高處,狗則喜歡水,這讓牠們即使在死亡後,也依然保持生前的樣子。
兒時被大白鵝、火雞們,囂張的用銳利的尖嘴追啄,是家常便飯的事,不穿紅色衣服,以免遭雞鵝吻是我們的共識;農家周圍是防風的綠竹欉,竹聲蕭蕭,穿梭竹林時,偶爾會和青竹絲 Say個 Hello!
結婚後,孩子們成長於都市中,對於養寵物躍躍欲試。但公寓式的房子只能養小型的動物;蠶寶寶是基本款,但不知為什麼總是養到蟻蠶後,便無疾而終。
某天,小女兒開心地帶回一隻毛茸茸的楓葉鼠,名叫「麻糬」。那晶亮的黑眼睛、細細的耳朵、雪白的小肚肚和圓滾滾的身材,讓我們一瞬間被它的可愛所吸引。鼓鼓的腮幫子總是吃個不停,天真好奇又機靈活潑,很是吸睛。
女兒將牠放在精心布置的籠子裡,每天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勤快餵養、清潔換木屑。每每看著麻糬吃著葵瓜子,或在滾輪上跑,每一幕都是療癒的畫面。
就這樣,麻糬與我們相伴了無數個歡樂的晨昏,直到那一天,女兒驚恐地發現麻糬靜靜地躺在籠子裡。托起牠已然僵硬、冰冷的身體,她的眼中流露出不解和悲傷。小女兒手足無措地問我該怎麼辦?剛從工作中回來的我,在繁忙與疲憊之中竟冷血回應:「丟垃圾桶啦!」卻沒有意識到,這句話如同一把尖刀,刺向了女兒脆弱的心靈。
多年過去,回想起那一刻,我內心的懊悔始終揮之不去。後悔自己未能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教會孩子如何好好道愛、道別。
如果可以重來,我想帶著女兒,為麻糬舉行一個小小的告別儀式。選一處美麗的花園,為小麻糬填上土,並用花朵和小卡片寫下對牠的愛與祝福,輕聲說出對麻糬的感謝與思念。感謝牠陪伴我們的每一刻,讓我們將這份愛深植心中,明白告別不是結束,而是對生命的敬重與懷念。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會珍惜每一個生命的感動,以愛來面對每一次的告別。
相信這一刻,將不再是冷漠與遺憾,而是溫暖的療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