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無所住〉。圖/佛光山法堂書記室提供
一般人在家庭,結婚生子,養兒育女,奉養年長的父母,能在困難的條件當中,涵養出「和」字訣,凡事「以和為貴」,在生活當中都充滿禪味,能放下的煩惱就愈多,提起的力量就愈大,歡喜就增加了,善緣好運也會靠近我們。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各位觀眾大家好,平安吉祥!
今天要和各位講「禪和子」。
「禪和子」這一句話,我們在社會上平常較少聽到。在早期佛教界各個叢林寺院、道場,「禪和子」三個字,隨口都可以叫得出來。
什麼叫「禪和子」?就是參禪的老修行者,或者一些參禪的上座老和尚。我們讚歎他是一位「禪和子」,因為他參禪多年以後,內心裡很和平,當然做人也很懂得體諒,和人都不計較、不爭執。在語言上也有所講究,他不會讓你覺得好像在欺負你,或者諷刺你。所以在佛教叢林的禪堂裡,過去一坐幾十年,當然他參禪有境界、內心調柔了就能和平,凡事都不計較。他會跟你和平相處,真心為你好。
有一位金代禪師,他非常喜歡蘭花。參禪以外,最歡喜種蘭花,各種品種都有。愛蘭花如命,種蘭花也是另一種生活禪,等於跟他的生命都交織在一起。有一天,他要出遠門,就交代徒弟:「你們好好的照顧我的蘭花,我要出去辦事幾天。」徒弟替他的蘭花澆水、照顧,因為戒慎恐懼,反而一個不小心,把蘭花架子絆倒,整個蘭花跌得支離破碎。徒眾們心想,老師父回來不知道會如何生氣啊?把他心愛的蘭花都摔壞啦!怎麼辦啊?
師父辦事回來了,弟子們心驚膽戰地到山門外,列隊跪到那裡迎接師父,口中說道:「師父慈悲,什麼處罰都可以,求您不要生氣!」
老禪師:「嗯,為什麼?」
徒眾:「您的蘭花給我們打翻、摔壞了。」
這個時候,老和尚金代禪師聽了以後,說:「我種蘭花,一是為了美化環境,二是為了供養佛陀,是為了『歡喜』,我可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打翻了,重新整理就行了,你們都來幫忙吧……」大家聽了深受感動,各個都發心,未來要更加努力的參禪向道,聽從老和尚的教誨。
禪者風範 智慧和諧
不是為了「生氣」,而是為了「歡喜」,這中間雖然遇上了不測之災,但禪師心中知道要如何和平、和順的面對與解決,讓這一件事不會再牽纏、衍生出另一件事。如果禪師對徒眾生氣、怒責,這些徒眾也許就無法安心辦道,這樣反而很容易萌發更多負面的事件。
因為老禪師是「禪和子」,所以他以禪定的智慧,解決了一件人生當中不可逆轉的、可大可小的事件,反而讓弟子們學習到禪者的風範。
老和尚講的一句話:「種蘭花是為了歡喜,而不是為了生氣啊!」所以我們一般人在家庭,結婚生子,養兒育女,奉養年長的父母,能在困難的條件當中,涵養出「和」字訣,凡事「以和為貴」,在生活當中都充滿禪味,能放下的煩惱就愈多,提起的力量就愈大,當然歡喜也就增加了,善緣好運也會靠近我們。
「不是為了生氣!」這就是禪定的禪和子的了悟。他們對年輕的初學者,都是讚歎你、恭維你,都是讓你歡喜、讓你增加信心,不會給你難堪。
過去在叢林寺院想要親近善知識,就是去找一些「禪和子」,請他們多多開示指教,那是很有進步,很有增益的。所以「禪和子」,就是和諧的禪心。
祝福大家!
無所住
你住在哪裡?我住在台北,我住在高雄,住在上海,住在美國,一般人都有一個「住」的地方。而真正的修行人,他就不計較住在哪裡,他「無所住」。
從理上來說,你住在哪裡?住在財、色、名、食、睡裡,住在欲望裡,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裡。我們心有所「住」,心裡就有所執著、有所計較、有所比較,也就有了人我是非。我們住的地方就等於地震一樣,都是動搖的,隨時都可以毀壞的。所以這個「有所住」,都住在無常裡,既不安寧,也不安全。
要怎麼樣才能住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有一個最安全的地方,叫「無所住」。
禪宗的典故:六祖惠能大師本來是一位苦行僧,後來因為一首悟道詩,五祖弘忍大師要傳法給他,就講解《金剛經》給他聽。《金剛經》裡有兩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我們的心住在哪裡?就住在財、色、名、食、睡,住在情愛、功名、富貴當中。
住在那裡都不好,這些都是「無常」的,所以並不平安。應該要像太陽一樣,太陽住在哪裡?太陽住在虛空裡,它看起來是沒有「住」,但是它的光芒四射。
佛陀就是人中的太陽,他「無所住」,也就是沒有執著,不計較,不說這是我的、那是你的。他跟一切都沒有對立,沒有分別,就像虛空,它「無所住」,等於就住在虛空裡。所以這是修行最高的一種境界。
心有所住,心裡就有所執著、有所計較、有所比較,就有人我是非,因而不會得到安寧,也得不到平靜。假如心「無所住」,就是不跟你計較,不跟你比較,不跟你對立,內心不去分別,這裡、那裡都好。慈航法師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修行能夠修到隨心、隨緣、隨分、隨喜,不要太多的計較得失,不要太多的人我是非;要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住在「無所住」裡,會平安自在,也會有法喜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