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DV
現代人因為心血管的疾病增多,裝心臟支架似乎不再是新鮮事,但是你可知道心臟支架到底是什麼東西嗎?治療效果有多好嗎?我們來看看!
你已經知道心臟支架是一種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式,就是在動脈裡放置導管、支架,把血管撐開,避免血管變狹窄。
心臟支架 3大類型
那麼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可以放在身體裡呢?基本上心臟支架分為主要3種不同類型,包括金屬支架、藥物釋放支架與生物可吸收支架。
最傳統的「裸金屬支架」,通常是不銹鋼、鈦合金或鈦鋼合金所製成。聽起來就非常堅固,足以支撐血管,避免再次閉塞。但是畢竟是外來物,容易吸附血小板,造成支架內血栓,因此患者必須長期用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的形成。
如果在植入金屬支架後,在合金支架塗上特殊藥物,屬於「塗藥支架」。但是支架植入後,藥物會緩慢釋放到血管壁上,但血管再狹窄問題,可從原本的20%降至3%~8%,所以風險還在,因此也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
前兩種都是植入金屬支架,多少都可能造成心血管潛在的傷害與負擔,於是有了最新型的支架,是一種經由微創手術置入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會讓動脈管徑大小定型,並且緩慢釋放出防止細胞與組織增生的藥物,降低血管再狹窄率。而且支架在3年內便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若未來再度發生狹窄需要治療時,比較不會受限於結構問題。
日新月異 仍有風險
基本上金屬支架屬於永久使用、無法更換型,如果血管在安裝支架後,出現再狹窄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再放置支架,或進行較複雜的繞道手術了。
無論哪種類型的心臟支架,都是侵入性治療,即使致死率低,都還是有一定風險;近年興起的「EECP體外反搏」治療,則屬於非侵入性治療,致死風險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