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窟中心塔柱
圖/雲岡研究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第19窟
圖/雲岡研究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雲岡研究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中國四大石窟分別是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都是中原北方的石窟,也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可見石窟藝術之雕刻作品,舉世聞名。尤其在西元五世紀佛教傳入中土,整個大山壁開鑿大型石窟可謂首見。
雲岡石窟是在中原北方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西元460-465年)曇曜五窟(第16-20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西元465-494年)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都洛陽後(西元494-524年)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
第6窟洞窟為中心塔柱窟,塔柱高約14.4米、邊長約8米,上下兩層,直抵窟頂。
洞窟完成於太和十八年北魏遷洛之前,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洞窟整體設計中軸貫穿,兩側對稱;壁面規範整齊,龕像上下分層,敘事左右連續,是雲岡石窟保存狀態最好的洞窟之一。
佛本行故事雕刻,分開均可以各自形成完整的段落,各有特色;合起來又能成為一個整體,它代表北魏石窟中關於佛本行題材雕刻的最高成就。
展期:2024年12月7日~2025年4月27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覽廳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