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23】 露易莎.于與奧瑪.諾克 以毅力和決心完成旅遊壯舉

文/楊慧莉 |2024.12.14
743觀看次
字級
諾克八月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接受一對夫婦的招待,他們的兒子帶他參觀城市,在家中拍下這張照片。圖/NPR
2021年,于女士到訪土耳其托卡特市時,在當地採摘蘋果。圖/NPR
諾克造訪中國大陸的長城,花了一晚待在其身後可見的暸望塔裡。圖/NPR
2020年時,于女士在疫情期間,在南達科他州惡地國家公園旅遊,一派悠閒。圖/NPR
于女士曾到訪非洲國家加彭,她拿著當地的木製面具留影。圖/NPR
諾克搭上有三等臥鋪的火車,花四十六小時穿越哈薩克。圖/NPR

文/楊慧莉

許多人熱愛旅遊,而旅遊的方式往往因人而異。埃及青年奧瑪‧諾克從家鄉出發,花了九個月抵達終點站:日本;美國公民露易莎‧于則花了半世紀到訪全球各國,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單槍匹馬
不搭飛機遊亞洲


奧瑪‧諾克(Omar Nok)是一名三十歲的埃及青年。今年二月,他從家鄉開羅出發,一路向東,展開長達九個月的亞洲之旅,途中經過十多個國家,在上個月抵達最遠端的日本東京。此行長達四萬六千多公里。他在社群網站記錄這趟行程,吸引超過七十五萬人追蹤。

離職後展開探險

先前,諾克曾在德國和盧森堡擔任亞馬遜公司的財務分析師。在辭去穩定的工作後,他用自己的時間和積蓄展開這趟亞洲之旅。途中,他省吃儉用,每天平均花費約二十五美元,約新台幣八百元,甚至途經阿富汗的那兩周內才花了八十八美元,相當於三天多的旅費。

到達東京後,諾克曾於受訪時表示,「童年對於旅遊還懵懵懂懂時,就想到日本了。不過,我不想錯過從開羅到東京之間的任何一個地方。我想盡可能看到許多地方,所以才不想搭飛機直飛。」

事實上,他在自己所設定的行程裡也只有這一個規定:不搭飛機。事後,他發現這個看似限制的規定讓他得到許多自由。比方說,他在中國大陸的長城露營、騎馬穿越吉爾吉斯的高山,以及與阿富汗的「塔利班人」和諧共處。

「用飛機以外的其他交通方式讓你更深入這個世界,看見更多景象。」他說,「路上也因此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事發生。」

拓展體驗的方式

在踏上旅途前,諾克從未往埃及東邊旅遊過。為了到達最遠的東京,他用上各種交通工具,包括徒步走,搭便車、巴士、火車、渡輪、平底船及貨船,騎摩托車、腳踏車、駱駝和馬匹。他將自己每天的冒險故事孜孜不倦的分享在社群網站上。一路走來,每天都有新鮮事,唯一不變的是他的背包,裡頭裝了夠他一周換穿的衣服,重量不超過二十八磅。

在規畫旅程時,諾克雖有目的地,但他的每日行程則是安排得很鬆散。他堅持不去研究每個目的地,好讓自己在旅遊時置身「黑暗」中,以幫助他限制自己的期待,在面對新的人群、地點和經驗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是那些先前我沒看過照片、或可能很久以前看過照片的處所。」他說。

到了人生地不熟之處,諾克寧可將信任放在當地人和他自己身上。「假設有人接待我,而我事先就知道,我就不會去做任何探索。接待人會告訴我要看什麼和做什麼。」他接著說,「如果我發現一個地方是未來想看的,就會在地圖上標示出來。因此,我的地圖充滿標記,然後我就會信任過去那個做標記的自己,去造訪那些地方。」

不過,去到一些國家,諾克表示,很難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比方說,他對一些中東和中亞國家的看法已因新聞報導而戴上有色眼鏡。在新聞中,那些地區總是不安全且衝突不斷。然而,他實際到訪的經驗卻顛覆了那些預期。離去時,他的印象完全改觀。

見證處處有好人

在造訪伊朗、阿富汗、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期間,讓諾克特別有感的是當地人民的溫暖和慷慨。「我想,他們都分享這些類似點,好客之道就像他們文化中的符碼,不只是某種善舉,比較像是一種符碼。多數人們會猶豫要不要造訪的國家,那裡其實有最友善的人群可讓你遇到。」

靠著語言翻譯應用程式的協助,諾克在伊朗第一個夜晚所遭遇的就是最好的明證。他回憶當時是伊朗的新年期間,旅房都已訂滿,「通關時已是凌晨一點,沒地方可住,又因網路限制而無網路可用。」當他準備露宿街頭時,有個當地人阻止他。那人對他感到好奇,在問了幾個問題後,請他上自己的車,想載他去找住的地方。

「顯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應該會拒絕,」諾克說,「但我順從自己的直覺。直覺告訴我,他是好人,只是想提供協助。」

結果,那人把他邀請到家中,還找來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一起共度美好夜晚。在共享晚餐後,招待他的主人堅持諾克睡他的床,自己則去睡沙發,「真的就像在伊朗的第一天,感覺自己備受當地人的歡迎,他也代表了我在那裡所遇到的每個人。」

諾克將自己的沿途見聞放在社群網站,引發正面回應,「我在任何角落都能看見這些回應,那些觀看我的旅遊記錄的人都學到:到處都有好人,不分國家、種族和區域,而我們身為人類,所擁有的共通點多於歧異點。」

築夢踏實
用50年環遊世界


露易莎‧于(Luisa Yu)對旅遊充滿熱情,難得婉拒任何旅遊機會。若非如此,她就不會看到索馬利亞的原始海灘,或是七十七歲時在杜拜玩跳傘了。她曾於受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說,『別去索馬利亞,太危險了。』但如果我想去哪裡,沒人阻止得了我。我喜歡挑戰,覺得這很刺激,我什麼都想嘗試。」

旅遊夢源於兒時

也多虧她的決心,這位家住美國邁阿密市、現年七十九歲的于女士已完成她在半世紀前立下的旅遊目標。有個網站專門追蹤全世界最會旅遊的人,叫做「NomadMania」(瘋狂游牧網)。根據這個網站,于女士已到過聯合國所認可的一百九十三個國家。她的全球最後一站是塞爾維亞。旅遊同好還特別安排在機場接機,慶祝她完成目標,讓她喜出望外,驚呼,「有個大驚喜慶祝在等著我!」

于女士很早就愛上旅遊。成長於菲律賓雷伊泰省的她,兒時看了很多電影,多數是美國西部片,並因此備受啟發。大銀幕裡的大自然景觀,如約翰‧韋恩(John Wayne)西部牛仔電影背景中的崎嶇地景,讓她看了很有感,「我看到那些美麗的山景、湖泊和馬上風光,就開始築夢,希望有朝一日要出發看遍全世界。」

突破艱難成達人

于女士在二十歲初便踏出圓夢的第一步,當時她以交換學生身分前往美國念醫學科技。礙於簽證限制,她無法到美國以外的地區旅遊,於是便搭灰狗巴士探索美國這個國家。她後來在邁阿密醫院工作,利用閒暇之餘四處旅遊,最後只剩肯塔基州和奧克拉荷馬州未到訪。

于女士表示,環遊世界的壯舉可不容易。她等了十五年才拿到綠卡,可以讓她國際暢遊。有好長一段時間,她得同時身兼三份工作,好存夠錢旅遊。期間,她曾取得房地產經營執照,但旅遊始終是她的熱情所在。

後來,于女士有機會成為兼職旅遊經紀人,這給了她很大的自由和機會去檢視願望清單上想去的地方,包括到達那些一般遊客難以前往的國家。比方說,在二○○八年,她受邀前往伊朗,參觀居魯士大帝的陵墓。

有夢想圓需趁早

于女士「環遊世界」的旅遊經歷著實不易,尤其是在早先年代。格拉斯哥加里東大學的旅遊講師歐立根(Michael O'Regan)便說,「以前,在一些特殊國家,你可能需要動用一些關係,那些地方要拿到簽證或邀請是有困難的。你需要一個很『強』的護照,還要取得資源,像是認識當地嚮導,以及有門路知道如何在當地通行和住宿。」

今天,廉航、落地簽證、員工可彈性遠端工作等,都讓旅遊變得更加容易。不管如何,在那個旅遊不易的年代,于女士都憑一己之力辦到了。這位環遊世界的先行者和經驗豐富的旅遊者,給世人的建議是:不要等別人來幫你圓夢,如果我當初一直等著,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因為機會有時只來一次。我可以一直賺錢,但時間真的很重要。」

現在,于女士在完成夢想後,表示,「一切都可慢慢來了,我不急著做任何事,對於想做什麼也變得很有選擇性。大概就是飛到一個國家,可能是歐洲或哪裡,沒有挑戰性的隨遇而安,這對我來說還滿容易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