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隨著科技進步,眼底攝影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眼科檢測工具。有健檢機構分析,近30%的受檢民眾在接受眼底攝影後,發現視網膜異常或其他潛在病變。醫師表示,視網膜異常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的早期指標,也提醒民眾留意徵兆背後隱藏的健康危機。
眼科醫師王錦銘指出,研究發現,眼底異常牽涉多種潛在疾病,其中視網膜內的血管狀況,尤其是狹窄、出血或滲漏等現象,可能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前兆,也與心臟病、中風等疾病有關。
除了定期檢查,民眾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也會增加眼睛負擔,建議,每使用30分鐘應稍作休息,也可採取保護措施如藍光過濾眼鏡,並多看遠處以放鬆眼部肌肉。此外,攝取富含維生素A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藍莓等,有助於維持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