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要化學湯!

文/莫洱  |2024.12.11
363觀看次
字級
圖/米各

文/莫洱 

「辦桌」是台灣特有且富含人情味的飲食文化,而上桌的佳餚裡,熱騰騰的湯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但當我意識到,端上來的,很可能是有害身體的化學湯,雖美食當前,卻也只有吞口水的分。

塑膠混湯 必然有毒



在料理湯品的過程中,師傅們慣用保鮮膜封住容器口,然後在爐具裡高溫烹煮,最後那一層封口的膜,也往往是含浸在湯裡,跟著一起上桌。

市售的保鮮膜由各種不同的塑膠材質製成,它們的耐高溫上限、透氣性,以及是不是含有塑化劑,都各有不同;不恰當的使用,往往使得原料塑膠跟塑化劑從膜中溶出,創造出可能仍然美味,卻也蘊含有毒化學物質的化學湯。其實不管是使用哪種材質的保鮮膜,正確的做法,是避開高溫,同時不要讓膜直接接觸食材,滾燙而油膩的熱湯是最容易溶出塑膠跟塑化劑的。

喝下一點塑膠還不是最糟的,更危險的是塑化劑。塑化劑不僅在保鮮膜裡找得到,也普遍存在各種塑膠製品裡,這是因為塑化劑可以讓塑膠產品展現某些廠商希望的特性。塑化劑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如果進入身體,可能會造成,生殖系統癌症、孕婦生下畸形兒、兒童發展遲緩等各種問題。2011年台灣發生的塑化劑食安風暴,就是因為不肖廠商用塑化劑混充合法的起雲劑所造成的。

並不令人意外,根據專家分析,大部分的塑化劑是透過飲食的方式進入身體,所以除了正確使用保鮮膜外,與飲食相關的塑膠製品的選擇與使用,也是關鍵。日常生活經手的塑膠器皿,依照材質的不同,共有阿拉伯數字1到7,共7個分類,這就是產品上可以看到的塑膠代碼。不同代碼的塑膠,對熱的承受度、耐酸鹼的程度,或者可不可以微波等,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代碼3或4的塑膠主要作為保鮮膜使用,代碼6的塑膠則是俗稱的保麗龍。坦白說,我們不大可能將這7種不同塑膠材質的差異記在心裡,至於在需要時上網或寫在筆記本上察看,也不太實際,那我們要怎麼樣避免用錯塑膠餐具,以防塑膠跟塑化劑被吃下肚子呢?

塑膠器皿 盡量少碰



首先,當然是盡量不要用塑膠,而改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材質的餐具。如果不得不用,就選擇5號代碼的塑膠製品,因為跟其它材質相比,它的耐熱性好一些,同時可以微波使用,是相對安全一點(但不是絕對安全);另外請記得,一次性的塑膠器皿在用過後應該確實回收,而不可以洗刷後重複使用。

佛跳牆、冬瓜盅、養生藥膳湯……,這一道道經典好湯,讓台灣美食名聞遐邇。如果手藝精湛的師傅們,在端出這些好滋味的料理時,也能夠意識到保鮮膜所可能帶來的問題,而改用其它安全的取代方法烹煮與包裝,這樣既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欲,又能兼顧健康,則善莫大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