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有助改善居民飲食營養 保育海洋生態 嘉惠人類健康

編譯/韋士塔 |2024.12.07
758觀看次
字級
科學家密切監測海洋狀態。圖/新華社
海洋生態系統面臨氣候變遷、汙染等威脅。圖/美聯社
海藻是重要的營養來源。圖/美聯社
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之間有密切關連。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海洋是地球的珍貴資源,研究人員指出,全球逾30億人及沿海社區仰賴海洋豐富的資源獲得糧食及維持生計,海洋並且是建立宜居的地球的關鍵,包括氣候調節、水循環與吸收二氧化碳等。近來,地球科學期刊《一個地球》(One Earth)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探討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與人類健康和福祉之間的關係。

研究指出,設置海洋保護區,對地球和人類都有好處。各國政府應制定法律承認這些海洋區域,透過適當的管制措施,限制人類活動,盡可能讓海洋維持在最佳狀態。

研究人員表示,政府宣布海洋保護區的範圍後,人們將不得在這個區域居住、漁獵、建造海灘度假村、開設養殖場或鑽探石油,設置保護區的目標,是盡可能限制人類活動,讓海洋生態蓬勃發展。

由綠色和平組織發起,最終在聯合國獲得支持的《全球海洋公約》(Global Ocean Treaty),已設定「30x30」目標,旨在2030年時讓全球至少30%的陸地及海洋受到保護。

保育人士指出,儘管聯合國也持續舉行協商會議,但各國政府卻未能達成共識並訂下結論,目前沒有任何法律機制得以在國家水域之外建立海洋保護區。這也代表目前海洋仍未獲得充分保護,持續面臨工業捕撈、海底探鑽、廢棄物汙染、氣候變遷等傷害。

為了喚醒各界對海洋保育的關注,保育慈善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和杜克大學海洋實驗室合作,由海洋保護科學家維亞納(Daniel Viana)主持,全面審視自1973年以來所有關於海洋保護區及其對人類影響的科學文章。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共有234個受到密切監控的海洋保護區,逾6成保護區的自然保育和人類福祉都有所改善;這也表示,海洋狀況攸關人類健康。

研究人員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海洋保護區的投資,能直接嘉惠鄰近社區住民的健康和生計。例如,海藻等水生食品產量增加,居民的收益也隨之成長,進而讓社區民眾有能力採購營養豐富的食品。一項研究顯示,海洋保護區讓社區民眾飲食營養獲得改善時,發育遲緩的新生兒數量就會減少。

報告指出,保護區透過管理和選擇性捕撈活動「永續利用」海洋,不會對珊瑚礁等脆弱的棲息地造成損害。這些地區有許多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微量營養素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容易被人體吸收,若能持續獲取,將可防止數百萬沿海人民的營養不良。

研究人員依據彙整的訪調與研究資料推論,保護海洋確實有助解決全球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他們呼籲各界合作,落實《全球海洋公約》的目標,讓海洋產業永續發展、生態多樣性保護以及人類的健康福祉齊頭並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