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福部健保署今年5月起有條件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癌症病人可利用該檢測,找出致病基因,以相應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不過,給付原則是終身僅能使用一次,該於罹癌何種階段使用成為關鍵。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行衛教手冊,幫助民眾做出選擇。專家指出,不同檢測套組各有其優缺點,病患應與醫師討論,分析利弊再做選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舉辦「2024精準治療大未來趨勢論壇」。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李健逢說,早年癌症治療以癌別區分治療模式,隨精準醫療發展,癌症治療轉變為以基因為標用藥,不同癌別也會檢出同一種基因突變,建議癌友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受檢測,並在符合資格的醫院接受檢測,因健保終身僅給付一次NGS檢測,最佳使用時間應是「初診斷」與「復發時」。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陳崇裕說,NGS可分為「廣泛型」、「一般型」2大類,前者費用較高,屬於全面性檢測;一般型NGS檢測項目較少,主要針對標靶藥物相關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