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平
阿赫瑪托娃(Anna Akhmatova;1889-1966)被譽為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一生經歷了前俄羅斯革命時期和蘇聯時期,她的詩歌在先鋒激進主義(avant-garde radicalism)、形式實驗(formal experimentation)、社會主義以及現實主義的窒息思想限制期間,延續了經典的俄羅斯文學,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性詩人。
她漫長的一生歷經了許多災難,丈夫被處決,兒子被關押,她自己也多次被短暫逮捕和囚禁,生活過得格外的陰鬱。
阿赫瑪托娃本名格列罕(Anna Andreyevna Gorenko),而「阿赫瑪托娃」這個筆名是來自家族的傳說,她的母系祖先阿赫瑪特(Khan Akhmat)是最後一位接受俄羅斯統治者貢品的韃靼酋長。阿赫瑪特屬於成吉思汗王室的血脈,於1481年在他的帳篷中被暗殺。
阿赫瑪托娃十幾歲就開始寫詩。1907年,她進入基輔女子學院學習法律,但很快就放棄了法學研究,轉而投身文學事業。
1912年阿赫瑪托娃發表了她第一本詩集《晚禱書(Vecher)》,之後名聲迅速傳開。《晚禱書》的內省抒情詩歌以浪漫關係中不幸的個人命運為主題。阿赫瑪托娃的風格簡潔明快,不用繁複的感情表達,而是以細膩的心理來代表內在的戲劇性。比如〈最後相遇之歌(Pesnia poslednei vstrechi)〉,便是以一個傳神的手勢傳達分離的痛苦:「然後我的胸膛無助地變冷,但我的腳步輕盈。我把左手的手套拉到右手上。」同樣地,她通過熟悉的具體物體來揭示抽象的概念。例如〈愛(Liubov)〉,以一條蛇和一隻白鴿代表著愛:「現在,像一條小蛇一樣,它捲成一團,蠱惑你的心,然後它會在小小的白色窗台上,像鴿子一樣,輕啼數日。」
1911年至1915年之間,阿赫瑪托娃在聖彼得堡的活動,主要在位於城市中心的一個廣場。廣場中達什科夫大樓裡有一家廢棄酒店的地下室,稱為「Brodiachaia sobaka(流浪狗)」夜總會。藝術精英經常聚集在這個充滿煙霧的夜總會,享受音樂、詩歌朗誦,或偶爾欣賞一場明星芭蕾舞者的即興表演。地下室的牆壁被戲劇設計師蘇代金(Sergei Sudeikin)繪成明亮的花卉和鳥類圖案。
1914年阿赫瑪托娃的第二本書《珠簾》(Chetki)是她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作品。阿赫瑪托娃經常在肩上穿著她標誌性披肩,在流浪狗夜總會朗讀她自己的詩。她以引人注目的美麗和迷人的個性而聞名,成為聖彼得堡文學界的寵兒。
《珠簾》裡的詩精確地描繪了夜總會的氛圍,同時強調了罪惡和內疚最終需要懺悔,這兩個主題,罪惡和懺悔,在阿赫瑪托娃的早期詩歌中反覆出現。熱烈、現世的愛情和宗教虔誠,塑造了她創作產出的矛盾性本質,因此她被稱為「半修女,半妓女」。後來蘇聯共產黨藝術事務負責人禁止阿赫瑪托娃的詩歌,批評她行為不檢,意識形態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