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由玄奘口述、辯機撰述的《大唐西域記》,其實原本是寫給皇帝看的。描述玄奘遊歷過的一百四十一個位處西域、中亞與天竺等地區的國家,既是當時東西方交流的最佳見證,也滿足了唐太宗的好奇心。
另外一本由慧立法師主寫、彥悰法師續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是描寫玄奘法師一生的傳記作品。民國初年的大文豪梁啟超對這本書相當推崇,認為是一部研究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印度等國之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社會風情的珍貴史料。
慧立是唐朝僧人,俗姓趙。十五歲時於豳州昭仁寺出家, 唐高宗敕名慧立。貞觀十九年,他成為弘福寺譯場的九名綴文之一,協助玄奘法師進行翻譯。慧立撰寫了五卷《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玄奘法師一生的事蹟,不過因擔心內容有所遺缺,所以就把書藏於地窖中,直至圓寂前才讓門徒挖出。
彥悰則是在貞觀十九年之後,成為玄奘大師的門下弟子,以識量聰敏、博通群經,善屬文章且長於著述,受到同儕推重。由於慧立撰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曾經流離失散,直至唐睿宗垂拱四年時,才由彥悰收集並續寫成為十卷。
大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當太子時為紀念母親長孫皇后所蓋的寺廟,而《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是認識玄奘的最佳入門書。雖然《舊唐書》與《新唐書》都有記載玄奘的事蹟,但並沒有太多記錄。《大唐西域記》加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也成為了解玄奘大師一生的重要著作。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既要躲避官府追緝,又要跋山涉水到天竺,玄奘雖不是第一人,卻是最有成就的,他把佛教中國化,意義重大。
玄奘圓寂時年僅六十三歲,他從天竺回國之後又經歷了另一個十九年。也因為不同於一般人的堅定意志力,唐代以後,其事蹟慢慢轉變成神話故事,他的徒弟們也從高僧變成了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與白龍馬,這些脫離現實卻別具寓意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