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 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參獎-掃地僧「吱嘎」(下)

得獎者/阿逴 |2024.11.19
290觀看次
字級

得獎者/阿逴

等到四月下旬,學校的小孩們休假回來,這時吱嘎也來了。那幾天風雪大,氣溫突降,我陷入了重感冒中。為了不把病毒傳染給小孩,我每天都把飯拿回自己房間裡吃,沒注意到多來的幾個小和尚。某天清早,我在半夢半醒中聽見樓下有人掃地,便爬起來從窗戶往下看,那正是吱嘎。他穿著一身絳色僧衣,獨自站在鋪滿白雪的院子裡清掃,埋著頭,彎著腰,專注又孤獨。而別的小孩們都坐在教室裡大聲念經,背誦,準備探究佛法奧義。至於他,卻只會掃地,種花,洗碗,只能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僧人。

後來的很多天裡,有時下雪,有時天晴,有時在清晨,有時在下午,當別的小孩們念誦時,他依然被安排去掃地。他掃院子,掃廚房,掃門外的路,掃他能清掃的所有地方。因為沒有了思想,他似乎只能也只是聽從指令,不會偷懶,不會走神,也不會讓心思跑掉,他只會把手眼心思放在掃把上,地面上,一點一點地掃清腳下的方寸天地,再把穢物收進它們該去的地方。

一天下午,天氣晴好,我將要出門辦事。臨走前,吱嘎掃地的聲音又從樓下浮上來。我背上包,揣了一把糖下去,走過小孩們念經的房間,來到坐在牆邊的吱嘎面前,把糖交給他。他抬起頭時,額頭上仰出幾排褶子,那些褶子讓他變得更老了,像經歷了風吹日晒後衰老下去的老人。

等我從山下回來,吱嘎又來到大門外,像是散步,又像是無所事事的樣子。這會兒地面已經變得一塵不染,也許是他的清掃工作剛剛完成。我從車上下來,走到學校門口的兩隻大桶邊,招來吱嘎,請他幫我把早先放在這裡接的溶蝕後的雪水抬上樓去。吱嘎前來,一提桶,塑膠手柄就斷了。我又教他換種方式抬,才勉強抬起了水桶。我們艱難地把水桶挪進大門內,抬到樓梯邊,一步一步爬上樓梯。我們一邊走,水桶一遍蕩,一路上都在蕩出水來。那些跑出來的水濺溼了他的衣服、鞋子。他放下桶,並不在意打溼的地方,笑著笑著,摳摳腦袋就走了。他每次幫我搬東西都是這個樣子。

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小和尚們輪流去做的,吱嘎在的時候,老和尚也會派他去幫忙。他肯定是不會做飯的,只會按照別的小孩的指令行事:端水、削皮、掃地、倒垃圾。等到做好後,他會上樓來喊我吃飯。他悄聲走來,像平時來到我房間的麻雀、烏鴉,或者老和尚最近養的兔子一樣,悄無聲息地走進來,來到我的書桌前,抬起雙手,做出吃飯的動作,做完兩遍,就走了。等我下樓去廚房時,做飯的小孩問我說,吱嘎是怎麼喊你吃飯的?我說,就那樣啊,用手比畫。小孩嘿嘿笑起來,說,我教他那樣做的。而這時,吱嘎還在旁邊提著掃把和鏟子東掃西掃,不關注外面的世界。那天我碗裡的飯菜被盛得格外地多,吃完,我問小和尚們到底是誰給我盛了那麼一大碗飯,是不是想讓我胖。吱嘎站在門口,也不知道他聽沒聽懂我說的漢語,嘿嘿地笑了,比畫一陣,說是他盛的。看起來,那像是我平時給他糖果後的回應。

後來的一天,我坐在書桌前接電話,兩個小孩呼哧哧跑來,說,吱嘎那個傻子病了,發燒了。我跟他們說,你們先去,我馬上說完電話就拿藥下去。等我下去時,吱嘎和老和尚,以及另一個小孩坐在院子裡的地上,老和尚和小孩各自抱著自己的經書,只有吱嘎是沒有書的,他就背靠花壇坐著,一如既往地發呆,無所事事,見我來了,他就笑笑,不說話,不慌張,也沒有受到病痛侵擾的模樣,好像病痛並沒有發生在他身上。

往後的日子裡,每逢遇見,我都悄悄注意他。他不挑菜,別人認為好吃的東西,他不會多吃,別人覺得不好吃的東西,他不會少吃。我從沒見過他跟人說話,別人開他的玩笑,他也不會有反應,不會羞愧,不會憤怒。好幾個早上,他都一個人在院子外面掃地,見我準備開車走了,他會淡淡地看我幾眼,又繼續掃。

吱嘎在學校裡掃地,從春天掃到了冬天。

初冬季節,我去鄰居和尚家串門兒,喝茶的時候,鄰居說,寺裡有個人忽然圓寂了,就是那個瘋和尚。他說,這個人已經很多年沒去過寺院的大殿,圓寂前一天,他去大殿裡磕了很久的頭,回到家裡躺在床上,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他能如此準確地知道自己離開的時間,他對時間的感知大概跟我們不一樣。他真的瘋了嗎?

吱嘎從某次放假後就沒再回來了,大概在寺院裡跟在他姊姊家差不多吧。大概像他們那樣的人,已經在無意中消除了地方跟地方的分別,人和人的分別,於是有意無意地,在他們日夜掃地時,就已經掃清了心頭的塵埃,在他們往返走路時,就已經走向了彼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