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有方】 該何時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文/黃揚名 |2024.11.17
418觀看次
字級
培養孩子對事情的專注力,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先讓孩子在沒有干擾的環境下,練習怎麼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作業,然後慢慢增加自然的干擾。(示意圖)圖/123RF
《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圖/商周提供

文/黃揚名

有些爸爸媽媽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件事情特別焦慮,在孩子還沒滿周歲就開始疑神疑鬼,覺得孩子肯定是注意力發育有問題,否則怎麼會玩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特別是這些爸爸媽媽如果本身也有注意力缺失的狀況,他們就會更加焦慮,深怕孩子跟自己一樣,很著急的要去幫孩子提升注意力,就怕耽誤了孩子的美好前程。

我要很慎重的告訴大家,在孩子四歲前,請不要隨便幫孩子貼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標籤,因為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建議,他們認為要在孩子滿四歲之後,才適合去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評估。原因在於孩子四歲之前,注意力發育狀態差異性大,不適合隨意的去做評估。

雖然在孩子四歲前注意力發展變異大,但並不表示這時候我們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事實上,培養孩子注意力,從他們出生那一刻起就該做了。但是,你要針對孩子的發展規律,提供合適的引導,像是對剛出生的孩子,我們就不可能要求他喝奶要專心,或是要求他不可以因為周遭有聲音,就把頭轉來轉去。

除了合適的引導之外,也要根據孩子的表現,逐步去調整難度,才能持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引導專注有撇步

盡早引導孩子發展主動的注意力運作,是我覺得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因為當孩子的注意力運作是愈主動的,他就有愈好的掌控權,可以決定不要受到干擾信息的影響,才有可能專心做事情。

可是,往往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破壞孩子主動的注意力運作,像是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很喜歡提醒他們該怎麼做比較好,一下說你要注意左邊,一下又說你這會兒要看右邊。結果,孩子為了要應付爸爸媽媽,根本沒有機會自己去決定,到底該把注意力放在什麼地方。

這是一把雙面刃,訓練孩子注意力的主動性要循序漸進,否則對孩子注意力的發育會是一個傷害。就像你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很嘈雜的環境寫作業,還跟他說:「媽媽這是在培養你主動的注意力運作,你要學會怎麼不受噪音的影響。」這就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做法。

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先讓孩子在沒有干擾的環境下,練習怎麼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作業,然後慢慢增加自然的干擾,像是家人可用正常音量在孩子念書的房間外面交談,訓練孩子用主動的注意力運作來排除干擾信息的影響。(摘自《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修訂版)》,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黃揚名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喜歡分享心理學,希望更多人可以因為心理學而受惠。以教育為志業,當廣播主持人是夢想,會出書是有點意料之外的事。陸續出版了《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讓孩子這樣愛上學習》、《不焦慮的心理課》、《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午夜時分的心理課》、《你們就是不懂我!》等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