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末日旅遊看冰川 恐加劇破壞

 |2024.11.16
450觀看次
字級
巴西 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最完整的自然雨林,但許多樹種恐因毀林行為而遭滅絕。圖/取自官網tripadvisor
澳洲 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近年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圖/資料照片
冰島 藍冰洞 冰島藍冰洞的冰牆波浪和花紋,吸引無數觀光客。圖/資料照片
南極 冰川 「末日旅遊」(last chance tourism)成為熱門話題,現在有愈來愈多遊客去探索正在消失的冰川、冰洞等地,由於遊客大量增加,恐怕對這些原生景觀、獨特生物造成傷害,「末日」似乎近在眼前。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末日旅遊」(last chance tourism)正盛,它是指觀光客趕在著名景點因環境或氣候因素消失之前去遊覽,從英文原意來看,更準確的翻譯是「最後機會旅遊」;現在有愈來愈多遊客去探索正在消失的冰川、冰洞,甚至是珊瑚礁與群島,對這些原生景觀、獨特生物而言,由於遊客大量增加,「末日」似乎近在眼前;不過,也有可能讓這個「最後機會」成為永續發展的契機。

冰島有11%面積被冰川覆蓋,最大的瓦特納冰川總面積達7900平方公里,僅次於南極和格陵蘭冰川,一望無際的冰原,極為壯觀。遊客除了在冰川上健行,還可以探訪冰川下因冰融形成的藍冰洞,洞內藍冰牆的波浪和花紋,吸引無數觀光客。

冰島冰川觀光 1年吸50萬旅客

《紐約時報》報導,地球暖化造成世界各大冰川消退,使得稱為「末日旅遊」的新型態探險旅遊流行起來,擁有大片冰川的冰島觀光業因此興旺,現在1年有50萬遊客參加冰島冰川之旅。但「末日旅遊」商機卻讓業者忽略安全警告,日前著名的藍冰洞坍塌,造成遊客死傷,法國土魯斯大學地理學助理教授薩林姆(Emmanuel Salim)表示,「這次意外是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冰河旅遊的好例子。」

全球暖化使氣溫上升,加上過去只有冬天才有的冰洞遊程延長到夏天,造成的影響更大,薩林姆指出,旅遊業者為了讓冰河繼續開放觀光,正在擬定對策,包括加強維護健行步道、橋梁、階梯和欄杆扶手,也需要做好更多安全防護措施、及早警報系統。

紐時指出,地球暖化導致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冰河和群島正在消失,「末日旅遊」的興起也許會加速這些景點的消失,但也可能會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各地政府和國際機構正試圖在這些地區建立更嚴謹的管制措施,像是限制旅客數量、修訂法規控管旅遊業者,以及鼓勵綠色旅遊。

開發永續模式 環境、經濟共存

以亞馬遜雨林來說,生態旅遊計畫讓當地人擔任嚮導,分享他們傳承的自然知識,不只有助遊客充分了解當地環境,也讓地方社群獲得穩定收入;另一方面,提倡復育、造林的「再生式旅遊」(regenerative travel)讓旅客參與惡化環境的改善過程,這在非洲已有充分實踐。

台灣有位「本土生態旅遊教母」、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20年來陪伴幾十個社區尋找與山林永續共存經濟模式,從養蜂、種菇到開展深度生態旅遊,她說:「當居民看到有野生動物,有那麼美的山村、溪流,有那麼好的人情味,就要呵護她,不再殺雞取卵。」

無論配套措施再怎麼完備,最重要仍是教育及鼓勵環境保護的意識,以促使旅客自律,在類似的旅遊型態持續存在情況下,如何讓遊客了解實際狀況後願意更注重環境議題,甚至成為投身保護行動者,也是值得留意的方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