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以往藥害救濟相關藥品以抗癲癇藥物為主,其次為消炎止痛、關節炎用藥和抗生素,但藥害救濟基金會最新統計發現,2019年至2024年9月,藥害救濟前10名排行榜中,抗生素就占了7名,遠多於抗癲癇藥物,其常見副作用為皮膚過敏、過敏性休克等。
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1999年僅55件藥害救濟個案通報,2011年件數達到歷年最高,達284件,後續通報案件數逐年遞減,近年又開始攀升,2023年162件,今年統計至10月,已達175件。
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表示,2019年至2024年9月藥害救濟給付案的可疑藥品前10名,抗生素就占了7名,第1名的立汎黴素/異菸酸醯肼/吡醯胺(單方或複方),其次為第2名複方新諾明、第6哌拉西臨/他唑巴坦、第6名安蒙西林/克拉維酸、第7名安蒙西林、第9名頭孢曲松、頭孢氨芐。
行政院預計明年投入2億元,盼5年內達成年人抗生素用量減5%、超級細菌CRAB感染下降10%目標。
此外,含Metformin成分的糖尿病藥品為第一線用藥,去年健保用量高達7億顆,卻可能引發乳酸中毒,輕微的不良反應如腹瀉,嚴重可能引發腎臟功能或造成乳酸中毒,衛福部食藥署要求廠商變更仿單,加註安全性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