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健不間斷 肢體痙攣可改善

陳玲芳 |2024.11.08
24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風是導致國人失能的主因,對家庭照護與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昨公布最新「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結果,發現僅有37%患者中風後可自行進食、25%能自行洗澡、更衣,生活大小事都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同時,6成照護者工作與收入受影響。

病友鍾先生6年前中風後,生活只能倚賴右手,自嘲是「單手超人」,幸虧經過不放棄的復健及治療,左手終於可以輔助右手。每年台灣至少新增3萬名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攜手台灣腦中風學會及國健署,倡導中風後持續復健、找回生活自理能力。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表示,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患者在中風後1個月內的失能比例達61.2%、3個月是55.58%、半年仍高達51.72%。為了減少中風帶來的沉重負擔,學會多年來持續針對中風的預防以及中風後的復健進行衛教,幫助民眾「遠離中風,減少失能」。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欣熹表示,約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是導致失能的主因之一。當腦細胞壞死時,運動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失衡,進而導致肢體張力變強、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也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及成效,照護者也往往要更費力。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周中興表示,中風照護的醫療花費也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約4成中風家庭平均每月花費1至3萬元在聘僱看護、購買輔具、尿布、保健食品上,逾3成家庭每月花費超過4萬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