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豌豆黃兒賽田黃

文/朱振藩 |2024.11.04
19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早在十餘年前,機緣湊巧下直趨北京覓食,只為一償夙願,去「仿膳」品點心。首選為「豌豆黃」,這款絕美點心,台北「京兆尹」過往所製作的,已是一等一,但此乃是分身,本尊滋味如何?有心一探究竟。

豌豆黃身世離奇,從民間傳入宮廷,經過一番改造,製作益加精良,輾轉流行市井。後納入「滿漢全席」,身價水漲船高,博得食客讚賞,堪稱一食難忘。

它本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由小販挑著擔子,每天下午沿街叫賣,吆喝著:「賣豌豆黃噢!」某日,慈禧太后在御花園小憩,聽到這吆喝聲,命宮女叫進並親口品嘗,覺得挺可口,遂留小販宮中,專門做豌豆黃。

此一齊東野語,固然不足採信,但宮內製作者,在「滿眼金黃一點紅」的基礎上,精益求精,自在情理之中。

一般賣豌豆黃的小販,有挑擔的,有推車的,也有在廟會時,在案上鋪塊藍布賣的。後者還會噴灑清水,將切好的豌豆黃整齊地排在案上,有形似小方塊的,或切成西瓜角之形。在案頭另一邊,則放置幾塊剛從砂鍋扣出的豌豆黃,充作實物廣告。

依照北京民俗,農曆「三月初三為上已,居民多食豌豆黃。所以每年入春伊始,豌豆黃便陸續上市。此即徐珂在《清稗類鈔》裡說的:「京師點心之著名者,以麵裹榆夾,蒸之為糕,和糖而食之。以豌豆研泥,間以棗肉,曰豌豆黃。」

這種做法普通,像做澄沙(過濾後較細的豆沙)一樣。先將豌豆煮爛,用細籮濾去皮,待豌豆湯沉澱成豌豆泥,加糖再煮使成糊狀,加石膏定型後,置於容器中入冰箱冰鎮,凝固後便成。取出切成四方塊,放在盤中,一色薑黃,方方正正,乍看之下,有如上好的田黃圖章,剔透晶瑩可愛,推車小販售之,能惹觀者饞涎。

近人雪印軒主《燕都小食品雜詠》云:「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屑裡,十文一塊買黃瓊。」詩後並有自註,指出:「以去皮之豌豆,入砂鍋內,煮之成粥,後入以紅棗,俟水分漸乾,即可成塊,出鍋,待冷卻後,分成三角之塊,陳列售賣,橙黃之塊,滿嵌紅棗,可觀亦可食。」如此花團錦簇,倒是沒有見過。

基本上,街市上賣的豌豆黃,和棗煮在一起,不多收糖,味不甚甜,店鋪亦有出售,亦有不帶棗者。其最迷人處,在於只消吃上一口,滑糯細膩,入口即溶,香甜味美,滿頰生津。

北京「仿膳」出售的豌豆黃,和好白糖煮,加些桂花,不放紅棗,細膩無比,乃宮裡做法,食材極考究,工藝亦精細。在夏天享用時,點了盤豌豆黃,自冰櫃內取出,再以牙籤插食,微甜帶軟,既香又涼,送口即化,誠消夏之妙點也。

製作豌豆黃,講究用白扁豆,如用褐豌豆,則須加黃槴子水染成黃色,俾顏色淺黃,增光亮色澤。現代工藝步驟,先將豌豆壓碎,經漂洗、水煮、過籮,接著入鍋內,加白糖拌炒,倒進白鐵模具,上蓋一張薄紙,涼透凝結即成。冰鎮切塊再食,倍覺清涼爽口。

我如在冷氣房品嘗豌豆黃,最喜佐飲熱茶。尤其是香片茶或高山烏龍茶,茶香勾動豆香,美在相互烘托,生津止渴而外,更具相得益彰之功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