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航機導航49天 帶隱䴉翻山度冬

文/朱莉雅 |2024.11.03
1017觀看次
字級
生物學家和剛出生的幼䴉生活在一起。圖/waldrappteam
科學家扮演養父母帶領人工復育的隱䴉學習遷徙。圖/waldrappteam
飛行途中在水澤邊休息覓食。圖/waldrappteam
養父母坐在輕航機中鼓勵隱䴉振翅前行。圖/waldrappteam
翻越高山和草原,一共飛翔49天、超過2600公里。圖/waldrappteam
科學家駕輕航機帶領36隻瀕危隱䴉,飛越庇里牛斯山抵達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度冬。圖/waldrappteam

文/朱莉雅

當野生動物遇到人類,不一定都會發生令人悲傷的事,有很多事例顯示,動物會主動向人類求助,而人類也會主動向動物伸出援手,以下就來看看生物學家幫助野生動物的案例,讓人類明暸:唯有物種間互助共生,地球才會更加美麗多元……



一度因人類口腹之欲差點滅絕的隱䴉(音同玄),好不容易由生物學家復育了數百隻,不幸的是,這些新世代隱䴉雖然還是保有基因中季節遷徙的本能,卻因為缺乏「長輩」的教導,不知道要往哪裡飛才能安然度冬……近年更因氣候變遷,讓翻山越嶺的遷徙之途加倍困難……

今年8月13日至9月23日,一段人、輕航機與36隻隱䴉的遷徙旅程展開了。歷經49天的專人「導航」,飛行日誌暫停在9月23日,但從社群平台X得知,幸運的遇到順風,加速了隱䴉們的速度,在經過長途飛行超過2600公里後,隱䴉已順利從奧地利的棲息地,飛抵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準備在這裡過冬。

從零開始復育終有成

渾身漆黑、帶著彎月狀長喙的隱䴉,曾廣泛分布於北非、阿拉伯半島與多數歐洲地區。據傳因隱䴉曾被視為佳餚,在人類獵捕與棲地破壞的雙重壓力下,17世紀於歐洲幾近絕跡,僅殘存在動物園或少數據點。

奧地利的「隱䴉小隊」(Waldrappteam)從2002年開始復育隱䴉,從零開始,如今成功在中歐地區復育出300多隻隱䴉。

隱䴉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的受脅等級,也從「極危」(CR)降到「瀕危」(EN)。主導計畫的生物學家Johannes Fritz指出,此計畫試圖在歐洲大陸地區重現瀕危的候鳥鳥種,是世上首見的物種復育案。

缺乏教導的候鳥本性

棘手的是,年輕世代的隱䴉保有基因中季節遷徙的本能,卻因為缺乏「長輩」的教導,不知道要飛往哪裡才能安然度冬。

《美聯社》報導指出,計畫初期曾釋放過300隻隱䴉遷徙,但許多都沒能抵達義大利的托斯卡尼這類較溫暖的地方,而是在飛行途中迷失了方向,最終不明原因紛紛死亡。

Fritz因而下定決心,要教隱䴉族群熟悉一條向南飛行的度冬之路。「牠們沒有遷徙的經驗,所以我們必須教會牠們。」

人類教導隱䴉飛往過冬地的想法,早已有例可循。1988年,加拿大發明家兼藝術工作者,以及超輕型飛機愛好者Bill Lishman,曾駕駛飛機帶著加拿大黑雁向南飛行至佛羅里達州的保育地度冬,事件後來還改編成知名電影《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

極端天氣讓難度增加

Fritz團隊以輕航機引導隱䴉遷徙的起源始於2007年,團隊第一次帶著隱䴉,從德國巴伐利亞飛越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過冬。直到2011年,第一隻隱䴉終於在沒有人力介入的情況下,自行從義大利返回德國巴伐利亞,此後每年都有隱䴉完成往返行程,族群逐漸學會德國跟義大利間550公里的遷徙路徑。

然而,隨著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阿爾卑斯山的天氣變得更加寒冷,候鳥要飛越穿過這座天然屏障的難度更高。2023年起,Fritz團隊開始嘗試新路徑,她們決定要帶領隱䴉去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但這條遷徙路途長達2500公里。

輕航機伴行2600公里

2024年,團隊決定第2次帶領隱䴉前往安達魯西亞,路徑則比去年更遠,預定飛行2600~2800公里。團隊於8月13日出發,駕著一台配有滑翔傘的輕航機,領著36隻隱䴉起飛,預計飛行50天,趕在10月初抵達過冬的地點。

隱䴉當然不會自願跟著飛機飛翔。翻開2024年的遷徙日誌,團隊從今年4月就開始收集出生不久的小隱䴉。接著。兩位科學家「寄養父母」天天陪伴小隱䴉,悉心照料,利用鳥類的銘印(imprint)特性,讓小隱䴉習慣跟著「寄養父母」日常作息。

善用動物的銘印特性

所謂「銘印」特性(又稱印記、印痕),是有別於基因遺傳的動物行為或現象──動物常將出生後第一眼所見到的生物當成媽媽。5月,這些幼鳥開始學習飛行後,也讓「寄養父母」駕著飛機陪伴在一旁,引導隱䴉學習如何跟著飛機飛。

Fritz告訴英國《衛報》:「這是種超現實的經驗,與這些鳥兒一起飛在天空上,觀察他們最適合飛翔的完美身形,是一次極為觸動人心的非凡體驗。」



重現遺忘的遷徙路線

在歐洲中部消失逾300年的候鳥隱䴉,從2002年起,在人類協助下復育成功;2007年起,科學家更不斷嘗試重現其生物特性中的遷徙本能,因為唯有教導這些鳥類學會遷徙,才能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讓牠們能夠獨立生活及傳宗接代。

從2023年至2024年連續兩年,科學家都順利帶領隱䴉至歐洲南部度冬,但究竟能否重現隱䴉早已遺忘的遷徙本能,則要等明年春天,看看能否在巴伐利亞見到隱䴉歸來。

這項名為「瓦德拉普計畫」(Waldrapp)的復育行動,靈感主要來自1996年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片中主角帶著女兒駕駛超輕型飛機,引導加拿大孤兒雁完成遷徙,這成為生物學家Johannes Fritz引導隱䴉完成遷徙的契機。

計畫團隊先從奧地利羅塞格動物園(Rosegg Zoo)的繁殖群中挑選出數隻幼鳥,透過人類「寄養父母」的悉心照料,使這些幼鳥對人類建立信任,願意跟隨超輕型飛機完成遷徙。飛行期間,寄養父母們坐在輕型飛機後座,飛過草坡和山麓時不斷向鳥群揮手並喊話鼓勵,而Fritz則駕駛著一架裝有小型風扇式引擎的飛機,帶領鳥群前進。

「我們為隱䴉開發的方法,正逐漸應用於其他瀕危的遷徙鳥類,這是一個展示可能性的旗艦計畫。」Fritz啟動計畫以來,隱䴉數量已逐漸回升,但必須喚醒隱䴉的生物本能,這項計才能算是真正成功。



隱䴉小隊遷徙日記(節錄)

(2024年)8月13日

遷徙旅程第一天!我們完成了第一階段,大家很興奮,也很疲憊。今天飛了141公里,3小時01分,降落在Paterzell(帕特澤爾/德國)。

9月3日

這是令人興奮的一天!歷經昨天的挫折,我們原本對今天進展不抱希望,加上天氣即將轉壞,只能選在11點起飛。但最後,我們飛了127公里,越過庇里牛斯山,抵達西班牙。

9月23日

今天風太強,只能折返機場。這並不意外,天氣預報說整周的風都與我們飛的方向相反,但我們仍然想一試,這是值得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