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畫框】此時瓷景、碗然再現 文/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 |2024.11.01 語音朗讀 5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 文/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人日食三餐,「食飽未?」是台灣人最日常的問候語;「吃飯」這件事,最能聯結人與人間的情感,也最容易貫串世代和世代間的記憶。台灣人吃飯,離不開碗盤,所以飲食的記憶,除了口內的滋味,還有眼中的盤、手裡的碗。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公司在新北市竹圍創立,取得日本技術,引進台灣第一座隧道式素燒窯及當時最新式的設備,成為台灣第一家一貫作業的瓷器工廠,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家家戶戶,都能看到大同磁器的產品。除了家用碗,大同磁器的套裝產品更是國人贈禮、摸彩、婚嫁喬遷的首選;即使在六十年後的今日,許多大餐廳仍在採使用全白的大同餐具,很多家庭的廚櫃裡,也都找得到大同磁器的身影。雖然只是一只舊碗或一個老盤,但它曾淌流過無數舌尖上的滋味,也承載了幾番世代間的情誼。提起大同磁器,老中青三代都不陌生,它已然是台灣人半世紀以來的共同記憶。大同磁器是台灣瓷器產業的龍頭,六十年前是台灣第一,六十年後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穩紮穩打,尋求永續的經營。如今策畫大同磁器特展,透過大同歷年出廠的精瓷產品,希望能呈現台灣一甲子以來的常民生活記憶及餐飲美學符碼,回首來時路,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此時瓷景、碗然再現大同磁器六十風華特展展期:即日起至11月17日展地:台灣碗盤博物館 (宜蘭縣五結鄉西河五路82號) 前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夜裡養花 下一篇文章 【人間氣象】再見1989 熱門新聞 01獨處不孤獨 佛教、天主教攜手找解方2025.08.2702新營講堂關懷長者 捐贈吉祥米2025.08.2803洛城佛光人捐物資 關懷軍人家庭2025.08.2704南非杜省公會參訪南華寺 認識中國茶文化2025.08.280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入世的生活 到出世的生活 4-22025.08.2706【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2025.08.2807寄生上流布穀鳥2025.08.2808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法水寺首辦2025.08.2809AI取締未繫安全帶 10個月5060件2025.08.2710全台失智症破35萬人 運動控制三高降風險2025.08.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食有味】遇見一顆芋隱藏地穴裡的風光【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我行遲遲】齒頰間的 念念不忘【閃文集】羅蘋的情人【詩】生命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