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畫框】此時瓷景、碗然再現 文/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 |2024.11.01 語音朗讀 6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圖/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 文/台灣碗盤博物館提供人日食三餐,「食飽未?」是台灣人最日常的問候語;「吃飯」這件事,最能聯結人與人間的情感,也最容易貫串世代和世代間的記憶。台灣人吃飯,離不開碗盤,所以飲食的記憶,除了口內的滋味,還有眼中的盤、手裡的碗。光復初期,台灣還沒有精瓷製品,大家都用陶製器皿;直到1960年,大同磁器公司在新北市竹圍創立,取得日本技術,引進台灣第一座隧道式素燒窯及當時最新式的設備,成為台灣第一家一貫作業的瓷器工廠,改變了台灣人的餐桌風景。家家戶戶,都能看到大同磁器的產品。除了家用碗,大同磁器的套裝產品更是國人贈禮、摸彩、婚嫁喬遷的首選;即使在六十年後的今日,許多大餐廳仍在採使用全白的大同餐具,很多家庭的廚櫃裡,也都找得到大同磁器的身影。雖然只是一只舊碗或一個老盤,但它曾淌流過無數舌尖上的滋味,也承載了幾番世代間的情誼。提起大同磁器,老中青三代都不陌生,它已然是台灣人半世紀以來的共同記憶。大同磁器是台灣瓷器產業的龍頭,六十年前是台灣第一,六十年後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穩紮穩打,尋求永續的經營。如今策畫大同磁器特展,透過大同歷年出廠的精瓷產品,希望能呈現台灣一甲子以來的常民生活記憶及餐飲美學符碼,回首來時路,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此時瓷景、碗然再現大同磁器六十風華特展展期:即日起至11月17日展地:台灣碗盤博物館 (宜蘭縣五結鄉西河五路82號) 前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夜裡養花 下一篇文章 【人間氣象】再見1989 熱門新聞 01昆士蘭青年成長營 個個都是馴龍高手2025.10.1302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⑥2025.10.1203【詩】 寫在秋分之前2025.10.14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善因妙果2025.10.1305國道客運慘澹 運量較疫前減36%2025.10.1206貿易戰再起 美加徵中100%關稅2025.10.1207川普將訪埃及 尋求國際支持加薩和平計畫2025.10.1208花蓮光復鄉清淤 急需勺子超人2025.10.1209朝鮮閱兵式 官兵騎白馬亮相2025.10.1210馬克宏再任命勒克努 出任法總理2025.10.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藝文訊息】【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浮世畫框】 藝術回歸生活喜悅【王文靜看世界】這張珍古德房卡──她在英國劍橋與坦尚尼亞叢林【分享時刻】 藍藍的寧靜海【詩】 寫在秋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