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兩位候選人競爭白熱化。他們提出的政策前後不同,先前比較極端,後來大體都向中間修正,不再那麼尖銳。符合民主政治的義理,就是貼近最大多數選民的意向,不走偏鋒。
在一個兩方旗鼓相當的政治體系中,選民立場極端對立,候選人固然需要動員基本盤,但不能只靠基本盤的選民,而必須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政治人物的立場與觀點如果走極端,可能不足以壓倒對手,因此必須向中間立場調整,或許不符候選人本意,也可能前後不一,但這正是民主政治在實踐上的一個理想,比較可能走上中庸之道。
川普的政策一貫走偏鋒,體現極端主義,但這次選舉提出的重大政策不是一路不轉彎。在涉及意識形態的墮胎問題上,他為了爭取基督福音教派選民的支持,採取堅定反墮胎立場,並在其總統任內任命三名保守派最高法院大法官,決議推翻保障婦女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他還為此攬功。但是,民主黨撿到槍,將墮胎權當作利器,川普警覺立場不能太偏,再改口稱不會簽署聯邦墮胎禁令。
其他意識形態因素不那麼重要的問題,比如大麻,川普政府禁止吸食大麻,且推翻前朝歐巴馬時代保護實施大麻合法化的州不會受到聯邦政府壓力的政策,他最近卻說,支持大麻用於醫療的歸類,而不是把大麻與海洛因同歸於毒品,他還支持佛羅里達州一項州憲修正案,讓娛樂用大麻合法化。
健保問題也前後有別,他二○一六年矢言廢除歐巴馬的「可負擔健保」,二○一九年再次呼籲廢除,但最近聲稱「沒有要終止」,因為民調顯示逾百分之六十美國人支持。即使在立場鮮明的移民問題上,他在特定政策上也有所變通,先是在總統任內限制專業人員的H-1B簽證,但現在認為政府應主動核發綠卡給美國大學畢業的留學生。
賀錦麗被對手攻擊為極端左派,她為了爭取中間選民支持。有些政策同樣放棄原先的立場。最引人注目的是能源政策,她原來支持禁止水力壓裂開採頁岩油氣,但鑑於壓裂具經濟效益,而且是關鍵搖擺州賓州的經濟命脈,所以賀錦麗改變反對的立場,表態支持壓裂開採油氣。對於移民問題,她從寬鬆轉趨嚴格,原本支持非法越境除罪化,對邊境安全強硬起來,矢言重新推動兩黨邊境管制協議,並在特定條件下關閉邊境,還說要招募數千名新邊境事務官,並且挹注興築邊牆。
對於兩黨歧見很大的健保政策,她原先堅決主張「醫療是一項權利」,支持「單一付款人的健保體制」,而非有經濟能力的人的特權。如今有所保留。槍枝問題也向中微調,她原先強烈支持政府回購攻擊性武器的政策,而現在不再支持這個立場,雖仍希望禁止攻擊性武器,但不強求擁槍人士把這類槍枝賣給政府。
兩位候選人政策主張有所調整,都被攻擊前後矛盾,沒有原則,但不走極端正是民主政治的一大原則,因為極端政策多半不周全,後遺症很大,而且各走極端的結果,必然造成民眾對立與撕裂嚴重,帶來無法彌合的後果,難免各自偏鋒,水火不容。所以,候選人及政黨為了爭取中間選民而奉行中庸之道,是好現象,值得肯定與鼓勵。